細節
鍾泗賓
鍾泗賓
峇里舞女
油彩 畫布
78 x 65 cm. (30 3/4 x 25 5/8 in.)
1982年作
款識: 泗賓 1982 (右上); 13 峇里舞女 (畫背)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本拍品附藝術家女兒鍾靈月簽發之保證書

拍品專文

新加坡藝術家鍾泗賓畢生都在追求藝術能力的精進,因此在他的藝術生涯晚期創作出許多精美、卓越的作品。當時已是位知名藝術家,受委任替許多公家與私人單位創作作品並且受邀於國際各地展出,鍾泗賓在那個時期充分的展現出自信並且塑造出具有個人代表性的東南亞女性畫像風格。《峇里舞女》是屬於一系列創作中的其中一幅,當時為了在台灣的展覽所創作,希望能夠將東南亞特別的美感與優雅透過熟悉的方式介紹給外界的觀眾,採用獨特的南洋畫派風格將東西方傑出的元素融合於畫作中。

於1917年出生於中國廈門,鍾泗賓於廈門美術學院學習中國水墨畫,之後在上海清華美術學院求學期間接受抽象、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相關現代西方藝術風格的訓練。在1946年抵達新加坡後鍾泗賓開始進行對於藝術的各種實驗,而他這段時期所發展出的個人獨特藝術風格持續的在他往後豐富的各種藝術創作中被呈現。

鍾泗賓與他的同儕陳文希、劉抗與陳宗瑞於1952年前往峇里島,希望在當地發掘在他們之前來到峇里島的歐洲畫家在這座島嶼上所找尋到的創作靈感來源。追群著勒邁耶與邦尼等藝術家的足跡,這群前鋒華裔藝術家開創了南洋畫派,結合各種不同的技巧與風格企圖呈現東南亞豐富的生命力與文化。他們的投入開啟了觀看東南亞的新視野,不同於以歐洲觀點為主的方式,採用濃烈的色彩、流暢的線條並且對於所畫中人物的生活體驗有著深刻的理解。在這群藝術開拓者中,鍾泗賓最為出類拔萃,創作出許多富有創意與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這個世代的藝術家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透過平衡的構圖,鍾泗賓藉由《峇里舞女》這幅作品讚揚東南亞和諧的人際社群關係。畫中三個人物之間的關係充滿能量,她們面對著彼此,彷彿正在進行一場私密的對談。三位有著深淺不一的膚色以及身上服飾風格的不同象徵著東南亞不同的種族與文化,透過鍾泗賓的作品,她們無縫、自然的共存,背後襯著一片鬱鬱蔥蔥的熱帶景觀。相較於藝術家其他同時期的作品,此作中的人物採用較近距離的角度呈現,讓經由書法般筆觸所描繪出的無暇肌膚以及細緻五官表露無遺。鍾泗賓後期作品的構圖大多將畫中人物與背景放置在同一個層面上,而《峇里舞女》則是將人物大膽的往前定位在前景中。

鍾泗賓1970至1980年代早期的作品因為構圖的和諧、內斂與互補的色調以及細緻精湛的筆觸散發出寧靜與和平的能量。《峇里舞女》將這個特色發揮至極致,畫面左方的植物自然與不規則與女性人物身上滑順延伸的線條形成對比。構成背景的濃密深度不同筆觸將視線模糊化,使得綠色植物的焦點進出轉移並且襯托著鮮明清晰的人物。

此作品採用的畫布與其他作品的材質不同,是由極為輕薄與精密的編織方式所製成,當時是為了到海外於台灣展出所創作,同樣的材質在同時期的其他作品中也曾出現。鍾泗賓選擇這種質量輕卻堅固的材質創作出極度平滑與精緻的作品,帶有他其它絲綢畫作相同的特色,但相較之下沒有那麼脆弱,較不容易於跨海運輸時受損。創作於鍾泗賓藝術生涯巔峰時期,對於材質的挑選熟練專業,熟知哪一種媒材最能將他的藝術觀點與想像具體的發揮到極致。直到生命結束之前,鍾泗賓一直都努力不懈的持續在精進自己的藝術技巧,而《峇里舞女》便是最佳的佐證,展現出他如何敏銳與熟練的將他心目中最完美的人物與景觀轉化成代表東南亞精神的歷久彌新縮影。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