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黃宇興
黃宇興
河流
壓克力 畫布
170 x 275.5 cm. (66 7/8 x 108 1/2 in.)
2015年作
簽名:Huang Yuxing (右下)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15年 《衝積 - 黃宇興 2005-2015》 展覽圖錄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上海 中國 (圖版,第155頁)

拍品專文

「螢光色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顏色,它的顏色的跳躍性是之前的色彩體系無法提供的,有一種特別的意味,像是一種被濃縮被激發出來的生命力。」
- 黃宇興

黃宇興生於1975 年,2000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現工作生活於北京。生命和成長作為長期的主題貫穿了他多年來的創作。畢業後的幾年裡,黃宇興嘗試了不同的繪畫語言,起先以架上繪畫的方式挪用一些現成的影像,很快這種表達方式就不再能填滿其對繪畫的熱情,影像的元素也隨之漸漸從作品中褪去。在往後的藝術創作中,或許是由於年少時期敏感的性格所致,而習慣於以黑色作為主調作畫,螢光色只是偶然地作為少許點綴闖入作品中。後面的幾年裡,生活的變化讓藝術家的心境漸漸產生了轉變,這種轉變映射在了他的作品中,繪畫的形式變得更自由,作品中的色彩也逐漸被更多地調動了起來,並用多圖層疊加的方式來控制螢光色中獨有的跳躍性,從而創造出一種鮮亮和壓抑並存在同一畫布上的獨特感覺。

創作於2015 年的《河流》(Lot 19) 中, 畫面由地平線一分為二: 遠處伸拉的線條彷彿流淌的河流傾瀉而下, 又彷彿即將坍塌的迷幻世界模糊而分不清虛實; 蔓延到近處的河水婉轉流動間形成了一個個彷彿是氣泡或黑洞的橢圓形。橢圓形作為一個線索, 變換著方式出現在黃宇興不同時期的作品裡,從早期作品中表情壓抑的人物臉孔, 到此時成為了河水緩緩流動時形成的漩渦及傳達水聲的揚聲器。這些橢圓形在色彩變幻下所製造出的空間深度不經讓人聯想起維克多・瓦沙雷對色彩和幻覺的獨特理解(圖1)。與維克多・瓦沙雷用理性的、科學性的精準方法製造錯覺所不同的是,黃宇興則是用感性的、繪畫性的方式使得整個畫面充滿動感和層次深度,作品中生生不息的河流彷彿是由流動的彩光匯聚而成。

在創作時,黃宇興用薄而通透的顏料一遍遍覆蓋在畫布上,畫面裡層層疊疊的顏色相互影響著,亦幻亦真,原本明快的亮色糾纏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種彼此抗爭的有趣局面, 既灰暗卻又五光十色。色彩的逐步形成充滿了不確定性,反覆沖刷的過程讓作品如同擁有生命力一般,在藝術家筆下一點點成長豐富起來。

這個系列的作品體現了藝術家對時間和生命的重新思考,正如他自己曾說過的:「河流是我喜愛的主題,他是我內心為‘時間’定義的形狀。」如果說杉本博司是用黑白影像的形式將時間凝固於一張相片之中(圖2),黃宇興則是用流暢的線條和豐富的色綵帶給畫面無盡的律動感,並以此來預示河流的流動以及時間的永恆性,如同一種無休止的循環,帶著不可逆性及毀滅感。儘管兩位藝術家不約而同地選擇水作為詮釋時間的載體,杉本博司是追溯時間被凝固的剎那片刻,以及對凝固時間點的現場感;而黃宇興是力圖在靜止的畫布上體現不斷變化,無止境卻又永恆的時間概念。

黃宇興為在色彩中製造張力而著迷,明快和壓抑相矛盾的用色如同瞬間與永遠之間的微妙關係,湍急與平緩的水流又彷彿在靜與動之間達成平衡,使原本相互對立的元素共同構成了時間永恆的定律。這幅具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佳作在闡述藝術家對生命和時間的理解的同時也體現了其多年來心境的轉變和成長,讓觀者彷彿置身於一種瞬間和永恆並存的幻境裡。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