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ALD VENTURA (PHILIPPINES, B. 1973)
歐洲 私人收藏
羅納德‧文圖拉

積雲

細節
羅納德‧文圖拉
羅納德‧文圖拉
積雲
油彩 畫布; 八燈箱
150 x 305 cm. (59 x 120 1/8 in.); each lightbox: 21 x 30 x 5 cm. (8 1/4 x 11 3/4 x 2 in.) (8)
2011年作
簽名: Ventura 2011 (右下)
來源
歐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11年 《現實-羅納德‧文圖拉》 達米阿尼出版社 波隆那 意大利(圖版,第96-101頁)
2011年《當代藝術:超現實對超現實主義畫派》巴倫西亞現代藝術學院 (IVAM) 西班牙 巴倫西亞(圖版,第147頁)
2013年「東南亞當代藝術」Marc Bollansee著 海峽時報 新加坡 (圖版,第118頁)
展覽
2011年10月6日-2012年1月8日 「當代藝術:超現實对超現實主義畫派」 巴倫西亞現代藝術學院 (IVAM) 西班牙 巴倫西亞

拍品專文

羅納德‧文圖拉在當代藝壇風格顯著,最善於通過現今社會的種種雜亂無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視覺畫面, 以前所未有的手法詮釋當代文化,成為東南亞最受追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畫作受到菲律賓文化習俗與生活的陶染,而《積雲》則是文圖拉的大型鉅作之一,彰顯其對敘事畫面的追求。

《積雲》指的是一種像棉花堆般的雲塊,與我們兒時想象中藍天上的朵朵白雲最為相似。但文圖拉筆下的積雲卻是一個幽暗危乎的造型,沉甸甸的滿是符號和圖案,背景則是一片黑、白、灰的烏壓混沌。他通過此畫帶出菲律賓面對的黑暗面,頗為出乎我們的意料,與想象中菲律賓群島陽光海灘的悠哉形象極為不同。

文圖拉的靈感來源十分豐富多元,既包括西方宗教聖像,亦有流行文化。觀乎菲律賓經歷西班牙、美國和日本殖民地歷史,文圖拉以迥異的符號代表曾影響菲律賓的不同文化,有天使長聖米迦勒像、聖母瑪利亞像,和執鞭懺悔的人,令人想起十六世紀西班牙殖民統治下人們紛紛轉投天主教。畫面中央的軍裝骷髏樂隊和雲塊右邊角落陰險偷笑的卡通小丑則指向米奇老鼠式的美國標誌性圖案。日本也對菲律賓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畫中女子腿邊的騰龍可見一斑。文圖拉並不糾結於這些圖案在其原本文化中的重要意義,它們在畫中氣急敗壞地提醒著那段侵略和滲透至深的過往,永遠改寫了菲律賓的歷史。

雲塊上有一大片錯綜複雜的幾何迷宮,就像無奈遊走於殖民統治和獨立之間的家國。文圖拉表達的是一個最終被自己的歷史拖累的國家,沒能力擺脫已成根基的一連串事件。畫中躺在雲塊上的女子皮膚光滑,把臉龐埋在黑頭髮中,她看似在一片噩夢中沉睡,醒不過來,又或不願醒來。她赤裸著身,暴露在身旁的混亂狼藉中,隨時可能受到傷害。雲塊的左右兩端各有一個骷髏頭,把我們的注意力再次帶到國家根基中遺留下的腐朽和衰退。

文圖拉一向對「島嶼」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它們是獨立的地形,各自有著繁茂的生命,相交往來,也可能兵戎相見,但都走不出地理的界限。《積雲》開啟了隨後如《眼島》(佳士得 2016年5月)和《Eye land Divide》(佳士得 2013年11月)等一系列畫作,而此作並不局限於漂浮的孤島,附帶的八個燈箱使主題表達更加完整。

燈箱就像菲律賓周邊小島的縮影,呈現與主島(主畫幅)的關係。燈箱中的景象讓我們了解到菲律賓群島面臨的問題。文圖拉呈現出熱帶小島天堂背後受污染、過度發展和旅遊業影響的岩石和骨骸。直接對外來投資造成的社會影響作出抨擊,突出菲律賓自然環境遭受的破壞。

菲律賓表面看似美好,文圖拉卻勾勒出它所面對的殘酷現實,和在現今社會不可逆轉的外來影響。他巧妙捕捉到引人入勝的各種符號,放在同一畫面,貫徹其藝術技巧和觀點。細看之下,《積雲》敘述了多層故事,我們隨著文圖拉深入探究菲律賓的歷史和本性。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