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YUXING (CHINA, B. 1975)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黃宇興 (中國,1975年生)

氣泡不會消滅 時間也不會流向未來

細節
黃宇興
黃宇興 (中國,1975年生)
氣泡不會消滅 時間也不會流向未來
簽名︰Huang Yuxing (右下); 及 Huang Yuxing (右下)
壓克力 畫布 (一組共兩件)
175 x 275 cm. (69 x 108 1/4 in.); & 30 x 60 cm. (11 3/4 x 23 5/8) (2)
(2)2014年作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14年《黄宇興》天線空間 上海 中國 (圖版,第88-93頁)
2015年《沖積 – 黄宇興 2005-2015》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上海 中國 (圖版,第170-171頁)
展覽
2014年6月28日 – 2014年8月26日「越界」滬申畫廊 上海 中國
2015年9月5日 – 2015年10月4日「沖積 – 黄宇興 2005-2015」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上海 中國

拍品專文

「我相信時間旅行。到未來去的旅行。時間像河流一樣流動,而我們都似被時間的流逝所無情地推向前。但時間又在另一方面像一條河流。它在不同地方以不同的速度流動,而這正是到未來旅行的要點所在。」
- 史提芬.霍金,《如何造時光機》,2010。

甚麼是時間?這個問題一直吸引、也困擾著哲學家、科學家和宗教家,直到近來才為物理學家以空間及物質方向來探討時間之為物。對黃宇興來說,時間是一條河流,持續無盡的向著一個方向流逝,但中途又有亂流、漩渦及急流。他的河流及水泡畫作探討了我們對時間的概念與經驗,以視覺比喻來捕捉形而上概念。

黃宇興的作品由不同的系列組成,它們由不同的物像,例如樹及建築所啟發。河水系列的作品中的幻想世界,有著漩渦及蜿蜒流動的色彩,而在氣泡系列中,則是浮動的五彩顆粒,如同顯微鏡下的幼沙或細胞。題為《氣泡不會消滅 時間也不會流向未來》(拍品編號41) 把兩個系列合而為一,把水與鮮明的色彩點滴融合。

作為一對作品,《氣泡不會消滅》由兩幅一大一小的作品組成。黃宇興解釋道:「它們是一疏一密的兩個瞬間,河水在流動、氣泡在水面上漂游、時而碰撞。畫面經過反複的暈染和覆蓋完成,歷時數月。」河水與氣泡雖有所不同,但皆為同一物質的不同形態。如果河水代表時間的流逝,氣泡代表的可能是獨立的瞬間,完美而完全,但轉瞬即逝。兩種形態代表了時間的兩種概念。故此「氣泡不會消滅|時間也不會流向未來」是句宣言,寫在兩幅畫作之上以表現藝術家對時間的反抗。在真實世界,氣泡會破,時間也必定向前推進。但在黃宇興的畫中世界,氣泡永不破,時間也靜止流動。他的繪畫捕捉了永恆的一瞬,為觀者呈現一刻的永恆。

在色彩學理論中,色彩是觀者對可見光的作用所導致的視覺現象,可見光刺激眼睛後引起視覺反應,使觀者感覺到色彩和知覺空間環境。西方繪畫發展中,色彩與光的運用也一直是繪畫藝術的重要元素。尤其自印象派藝術的色彩革命後,色彩不但只是藝術家們用於呈現事物的真實物理性,他們更注重色彩可以引發錯覺的原理,以視覺心理學的角度,將繪畫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境界:修拉和希涅克實踐了色彩的同化與異化原理,通過點彩繪畫的技法,讓觀者產生色彩排列的錯視現象;馬蒂斯不但注意到色彩能引發錯覺的現象,更認識到色彩面積的大小亦能產生色彩的同化與異化現象,以著重色彩的面積對比,並追求視覺上的平衡;而成長於科技高速發展時代的黃宇興,提出了他的色彩語言,以高純度的熒光色入手,呈現出工業化的霓虹色彩,以及類似在紫外線投射下的色彩,改變觀者對視覺色彩的反應。黃宇興說道:「熒光色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顏色,它的顏色的跳躍性是之前的色彩體系無法提供的,有一種特別的意味,像是一種被濃縮被激發出來的生命力。」由於熒光色彩體系的物理特性,在吸收光能後可進入激發狀態,並由內向外發出射光,這與傳統色彩只是反射光能的性質完全不同,使得其作品有著更強烈的主觀性,以凸顯藝術家內心的活動性及對現實的啟示。一如丹.弗萊文的發光雕塑(圖1),以現代科技來探討光線所表現出來的色彩,黃宇興以幻彩的顏色來代表當代,以及這個時代對觀者的視覺影響。

黃宇興對純色與幾何圖形的運用,令人想起抽象畫先驅康定斯基,創造超越傳統圖像的作品。康定斯基《數個圓形》(圖2)是抽象構圖的大成之作,以簡單的圓形和色彩表現出視覺張力。然而,黃宇興對兩作中較大的 作品的全面方向,則更近似托馬斯.魯夫《分層系列》的鮮明色彩抽象(圖3)。這些沒有相機的照片是基於日本動漫,轉化成充滿動感的數碼色彩,一如黃宇興的氣泡。黃宇興透過一層又一層幻彩,成就出內在閃亮的色彩,亦營造出不凡的視覺效果。

較小的一幅畫在一些地方看來,在黃宇興的作品之中很不同,他用上的顏色顯得柔和如夢,構圖亦簡潔疏淡。在較大一幅畫作中奔流的河流到此變成一道開闊連天的海洋,點綴有幾個浮泡,如同一幅超現實的風景。最早把潛意識入畫的藝術家伊夫.唐吉把無形的意像畫在不定的空間,把人的意識表現成一個沒有局限的空間(圖4)。相類的,黃宇興的《氣泡不會消滅》為空間和時間賦與一個地點與形狀,捕捉了藝術家本身對時間的心理經歷:氣泡誕生於水流翻滾、攪動的過程,既像徵著幻滅,又意味著一種生命的慶典形態。

此對作品,一幅宏大燦爛又繁密,另一幅則小而內斂。乍看或顯得格格不入,但他們其實用同一視覺語彙,以兩個不同的角度描繪同一個對象。較大一幅虹光耀目但拒人千里,較小一幅則更親密,給予觀者一個更闊的觀點。這就像在看同一風景,先是從遠處眺望,之後再用上顯密鏡放大,給予觀者同一物件不同的資料與理解方式。兩部分同時存在,無先無後,形成一個藝術家意欲靜止時間的細膩演繹。

更多來自 融藝/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