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YU (CHANG YU, FRANCE/CHINA, 1901-1966)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常玉 (中國,1901-1966)

電線上的麻雀

細節
常玉
常玉 (中國,1901-1966)
電線上的麻雀
油彩 畫布
50 x 80 cm. (19 5/8 x 31 1/2 in.)
1930年代作
款識:玉 SANYU (右上);SANYU 20.4.1931 (畫背)
來源
法國 巴黎 Henri-Pierre Roche 先生舊藏
法國 巴黎 Jean-Claude Riedel 先生舊藏
台灣 台北 家畫廊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1992年 《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常玉》 錦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 台灣 (圖版,第7頁)
1994年 《常玉》淡水藝文中心 台北 台灣 (圖版,第36頁)
1995年 《華裔美術選集I -常玉》 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 台灣 (圖版,第62圖,第119頁)
1995年 《常玉畫集》國立歷史博物館 台北 台灣 (圖版,第26圖,第36頁)
2001年 《常玉油畫全集 – 第一卷》衣淑凡著 國巨基金會及大未來藝術 台北 台灣 (圖版,第256圖,第383頁)
展覽
1994年8月18日-9月4日 「常玉」 淡水藝文中心 台北 台灣
1995年8月12日-9月3日 「常玉」 家畫廊 台北 台灣
1995年10月14日-11月26日 「雙玉爭輝」 國立歷史博物館 台北 台灣

拍品專文

「常玉,中國畫家。一九OO 年十月十四日生於四川…以中國水墨所作的速寫和油畫曾參展秋季沙龍…。」
-《一九一O至三O年當代藝術家大字典》「常玉」

1934 年法國出版的《一九一O 至三O 年當代藝術家大字典》在「常玉」一欄裡是這樣記述常玉的:「常玉,中國畫家。一九OO 年十月十四日生於四川…以中國水墨所作的速寫和油畫曾參展秋季沙龍…」。1921年因為中 國政局實施「勤工儉學」政策,常玉因此而由中國遠洋赴法,潛移默化之中吸收西洋美學的精粹。常玉從小家學淵源,幼時曾隨四川大家趙熙習字,家境優渥,受到家裡的栽培而諳熟書理,在長居法國45 年的時間裡,浪漫自由的藝術氛圍加上他個人天才隨興的藝術性格,加諸敏銳有加的觀察力,讓他接受當時期盛行的巴黎畫派風格與流行,而他的創作在東方墨筆美學的基礎上,隨之開放風氣 的潮流,自然打破中國幾千年來對造型、色彩以及空間的詮釋。在他當時居住的蒙帕拿斯區裡,先後聚集了許多婓聲國際的藝術家,如莫迪里尼、畢卡索、馬蒂斯、藤田嗣治、蘇丁以及傑柯梅第等,除此之外,他也尚與當時中國美術、文學等各界海外菁英份子如徐悲鴻、徐志摩、邵洵 美、張道藩、郭有守等保持來往,他的作品耐人尋味,始 終給予觀者歷久彌新的視覺感受,便是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寫意與寫實、潮流與經典、個人與時代的匯流之中,擷取中西精萃這個探索歷程 完美典範的結果。相對應中國繪畫五千年的成 熟技巧,在藝術課題上給予西方現代主義東方視覺的回應。

《電線上的麻雀》是目前市場上常玉畫作中唯一的「街景」作品
常玉的作品不難理解,他的藝術對於觀者總是 形成一種不斷蔓延、極具拓展性的視覺體驗。 對於空間、色彩、造型及線條的經營是從東方美學的基礎到西方美術探索下的結果。1920 年 代,相對於選擇西方百年學院體制的寫實繪畫, 他到自由開放僅提供模特兒繪畫的「大茅屋畫 院」開始創作,作品展現東方審美意味,大多以毛筆勾勒裸體線條。1920 年代末期,他開始拿起畫筆創作油畫,盆花、裸女、靜物、動物以及少數風景畫皆是此一時期油畫創作的主題, 目前市場上僅見三件風景畫作品,而《電線上的麻雀》是三件風景畫中的其中一件,並且是 常玉一生中唯一的一件「街景」作品。在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歷史上,常玉應該是最早一位 在風景、人物以及靜物的主題上極富前衛思考的藝術家。《電線上的麻雀》非旦大膽運用粉紅色描繪街景,所見物件一一簡化,在層層的思考下為維持畫面的和諧,運用遠近、透視的方法摒棄物件個體的合 理性,於空間、色彩、造形以及線條上仍然展現東方審美意味,卻也以西方美學推進中國藝術發展的百年進程。

常玉的用色大膽, 造形寫意, 在遠近、 透視的課題上給予西方現代主義東方視覺的回應
《電線上的麻雀》主要以白色、灰色、黑色以及粉紅色為畫作基調,常玉大膽以粉紅色描繪街景,截至常玉之前在過去中西藝術史的發展進程中,仍未有任何藝術家純粹以 粉紅色大塊面積地描繪物件。1930 年常玉開始進入油畫創作,作品主以粉紅色調為基底,在他的創作系列中,多稱作「粉紅時期」,「白瓶與玫瑰」、「簾前雙姝」、「紅衣女子」皆為粉紅時期的重要作品,也分別於2013 年與 2014 年在佳士得屢創佳績。而常玉的粉紅用色與西方野獸派馬蒂斯主要以線條平塗利用紅色以及綠色等對比顏色表現空間不同。中國水墨繪畫以墨色描繪物體,書法則以 「計白當黑」為視覺動感的藝術表現,常玉在油畫創作中保留東方水墨意味,選擇以粉紅色成為白色、灰色及黑色的過渡,作為西方油畫媒材的融合,也使得他的作品亦中 亦西雋永韻長自然成為永恆經典。

《電線上的麻雀》主要描繪巴黎郊區的海邊街景,視線由建築物頂樓越過現代化電線建物而停留在遠處海面。電線 上的麻雀密佈在電線桿二旁,白色方塊顯而易見應為巴黎街景上的典型煙囪,而排列其上的紅色排點則推測為砌為其中的紅色磚塊。常玉以視覺經驗以及觀察的直覺描繪物 件,分佈於電線桿上二旁的麻雀造形寫意,這種記錄瞬間的即興感受即為中國水墨方式的描寫。畢卡索以立體主義帶領西方繪畫敲開造形簡化的大門,而常玉即使在法國長 居期間熟悉西方流行繪畫仍選擇以東方寫意造型作為回應。 常玉的線條簡約素有「中國的馬諦斯」之稱。 在空間表現上也自有他一貫的人文風格。中國南宋畫家牧谿以《六柿圖》說明中國水墨墨分五色的明暗對比,以深淺墨色詮釋物件的前後位置,常玉以灰色塗抹天空,黑色描寫海面無形中對比出前後對應關係,而前列的煙囪與電 線桿上的麻雀分列二邊,卻沒有因為遠近關係而影響物件大小,這種雙透視的繪畫運用效果來自中國繪畫的散點透視,為了維持畫面的和諧而摒棄物件個體的合理性,同時也是西方現代主義之父塞尚在其作品中以之帶領西方繪畫 前進的前衛觀點之一。常玉的繪畫靜謐簡約卻又隱含獨特的視覺感受,豐富的繪畫語彙來自於常玉的深知思考。

跟同時期的中國繪畫大師相比,常玉的作品獨樹一格,創造出很難歸類在哪一個西方流派上的新中國畫。《電線上的麻雀》堪稱為是中國30 年代最為前衛大膽的創作。畫中將中國水墨寫意精神臻至精粹,在提升觀者達到心神會意境界之後,融會揉合西方現代主義對於色彩、空間、造形以及線條影響觀感的運用,開 創30 年代首次以西方油畫媒材帶領中國水墨風景繪畫以西方街景進入現代主義浪潮,具象中以寫意啟動想像保留水墨繪畫的純粹,寫意中加入色彩對比製造空間意象,為20 世紀初 期難能可貴融合中西的現代主義作品。台灣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在今年3 月展出為期4 個月的常玉大展,將珍藏50 年之久從未曝光過的 49 張常玉油畫一次展出,主題包括裸女、花卉以及動物題材等作品。這件以寫意主題貫穿風景繪畫跨入新舊、東西世紀交錯的大作卻難得少見,極具常玉作品中彌足珍貴開創時代意 義性價值。

更多來自 融藝/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