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SUDJOJONO (INDONESIA, 1914-1986)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蘇佐佐諾

遺址和鋼琴

細節
蘇佐佐諾
遺址和鋼琴
油彩 畫布
125.5 x 200 cm. (49 3/8 x 78 3/4 in.)
1956年作
款識:藝術家花押 Djak 1956 (左上);S. Sudjojono(右上)
來源
2013年10月6日 蘇富比香港 編號462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06年《蘇佐佐諾:可見的靈魂》Amir Sidharta著 蘇佐佐諾美術館及 Canna畫廊 印尼 雅加達 (圖版,第82-83頁)
2013年《蘇佐佐諾 1913年 - 2013年》蘇佐佐諾學會 印尼 雅加達 (圖版,第112頁)

拍品專文

1956 年,印尼現代畫家蘇佐佐諾為露絲麗娜「露絲」.威廉 敏娜.博帕克畫了第一幅肖像,露絲是蘇佐佐諾1951 年前往 第三屆柏林世界青年與學生大展途中認識的印歐女子。這時 蘇佐佐諾已被選入國會辦事處,露絲則要探望她在加查馬達 大學醫學院讀書的丈夫,路過蘇佐佐諾在日惹的家。同年, 蘇佐佐諾創作了這幅《遺址與鋼琴》( 拍品編號50),是他當 時最獨特、最具私人意義的作品。

那時很受歡迎的「美麗的東印度」(Mooi Indie) 藝術家是一 群荷蘭與當地的寫實畫家,依照嚴謹傳統,描繪完美化的寧 靜景像以及別具異國情調的風景,希望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旅 行。蘇佐佐諾曾公開批評過他們的藝術,並且提倡一套從靈 魂出發的印尼現代藝術理論和哲學。對他而言,作畫就是具 體反映其靈魂的窗口。他最終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表現主義畫 風,與法國畫家愛德華.馬內的放鬆筆觸不無相似之處。正 如印象派畫家,蘇佐佐諾也認同藝術家不應該死守已有的技 巧、傳統和視覺手法,而應該聆聽自己的內心真我。如想創 作優秀的作品,就要把自己的靈魂放在畫上,賦予作品無法 衡量的價值。

《遺址和鋼琴》是蘇佐佐諾標誌性的寫實畫風作品,具有比 普通風景畫更深湛的內涵,寫實卻超現實。作品與薩爾瓦多· 達利的超現實主義風景畫一般,畫中元素都屬於自然世界, 但是卻營造出怪誕、模糊如夢境的感覺,混淆我們一貫對風 景畫的認知。超現實主義畫作旨在透過打開無意識之境,創 造無限的創意潛能,而蘇佐佐諾則希望抒發自己生活中以及 內心的混亂騷動。《遺址和鋼琴》超越了他面對的現實,讓 他得以檢視自己在處境中的矛盾思緒,並通過畫面講述故事。 當時的蘇佐佐諾已經與米雅·布斯坦結婚,但他被美麗的露絲 所深深吸引,而露絲也十分享受與他共處的時光。

畫中有一名男子背對觀者,他肩膀略微弓起,注視四周,思 考著身旁混亂不堪的環境,就像剛被大災難侵襲過後般狼藉 一片,樹木枯萎光禿,甚至橫倒在地,令人想起更早期的印 尼畫家拉丹.薩爾的畫作《冬景》,蘇佐佐諾或許受到此作 影響。男子身邊的建築只剩下最後一點框架,一組多利斯柱 子上架著一根橫樑,還有一面帶著窗戶的墻壁。地上散佈著 撕碎的輪胎、瓦礫和不知是畫框或是窗戶掉下的木框殘骸。 畫幅中央有一根獨立的竹竿,似乎完全沒有受到周圍的影響, 豎立的造形有力地打破構圖的橫向結構。竿頂吊著一個黃色 鳥籠,與深藍天空產生強烈對比,雖然藝術家沒有點明鳥籠 代表何物,但它在《遺址和鋼琴》中的象徵意義 和敘述價值都很重要,或許它是蘇佐佐諾在現實 中感覺被捆綁住的責任和負擔。

竹竿右邊的瓦礫堆中有一架鋼琴,鋼琴象徵的便 是露絲,她是一位女中音歌唱家,家中有一架鋼 琴。《遺址和鋼琴》顯然是蘇佐佐諾內心世界的 象徵性景觀,在一片狼藉混亂中慎重思量自己的 行動:是接受現實還是隨心而去?畫幅左邊的男 子向遠方大步邁去,面前一路的電線桿消失在畫 面以外,他像是拋下了一切,帶著自信與堅定決 心朝巨大的未知走去。畫中兩個男子都穿著黃色 上衣和卡其色褲子,觀者不免比較二人,一人處 於靜止狀態,一人正向前邁進,就像是在強調蘇 佐佐諾內心的舉棋不定,掙扎於不同念頭和選擇 間。

《遺址和鋼琴》完成的幾年後, 露絲參加了 Bintang 電台的地區歌唱比賽並在大雅加達區獲 得亞軍。蘇佐佐諾與她的戀情不免影響到他的政 治事業,印尼共產黨的黨員要求他停止與露絲的 關係,不然便會被除出國會。蘇佐佐諾在1965 年的另一幅畫《Sodom dan Gomorrah》中已表明了自己 的心意,他以荷文與印尼文題寫道:

我記得人們曾說,
「昨日是昨日,明日是明日,在這天過去前,媽媽,我們現 在就吃吧! 」

蘇佐佐諾道出他在混亂心境中對露絲堅定不移的愛。他亦選 擇為了自己心愛的女子而放棄自己了的政治事業。《廢墟與 鋼琴》標誌了他人生重要時期的開端。毫無疑問,蘇佐佐諾 是用靈魂在繪畫,銘刻在畫面上,呈現觀者眼前。

更多來自 融藝/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