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電氣服被解組、融合,昇華為平面畫作後,這個電力 裝置透過電線的命題在她力量澎湃的畫作中得到另一種生命。」
- 尾崎信一郎
不論畫幅大小,田中敦子作畫時均甚少豎立起畫布,一 來是免卻了顏料淌下,更重要的是她更看重自己身體與畫布的物理性接觸,透過持續的創作探索自我的邊界1。 藝術家首先在畫面上以大小各異的圓形設置前後,再於圓面上加上交纏的、粗幼不一的線條,簡單運用線面與色彩等基本繪畫元素構建立體深度。圓形被無數的線條 纏繞,彷如土星環一樣製造出線與面的間隙。細看網絡上每一條紋路的話,不難發現叢集的線條亂中有序,營造色彩鮮艷的、尤如糖花般的網狀視覺奇觀,讓觀者不禁順藤摸瓜,追溯藝術家下筆的遊蹤。由密集網絡連接的繁密圓圈,物象取自五十年代創作的《舞台服》、《電氣服》、《作品(電鈴)》等作品。
田中敦子利用燈泡、電線、布料組成舞台服裝,成就了著名的電氣服,似罩袍一樣覆蓋全身。在鎢絲與電線這些工業用物料間,她所築構的是實實在在的人體和其他 有機物的組織,與及人體處於世界的邊界與延伸。具體派的創始人吉原治良曾評說她的電氣服「明確地指涉人體形態」,一支支的光管從腳邊逐漸向上亮起來,形塑 了血液在體內的流動循環;光管的一明一滅間,傳達靈魂那神秘莫測的緣起緣滅。以製作電氣服時的手稿(圖1) 作為原點,田中敦子逐漸展開了平面的創作。在《88A- '93》中,田中敦子儼如將立體的電氣服拆卸成更為閃爍耀眼的平面版本。流光百轉的霓虹線路看似都會的縮影, 實際卻是田中敦子以視覺隱喻呈現人體系統的特質—— 交匯的網絡尤如人體組織、線條粗幼彷如各司其職的血管、倏忽出現而跳脫的粉色線條短促而明快,如同觸電 一般靈光一剎的脈動。 雖然藝術家只是利用簡潔的線和圓,但從五十年代規整地排列大小相近的圓圈,到六十年代探索同心圓的重疊構圖,至七十年代顯著的鈍筆線條及充盈的構圖,及至
八、九十年代較為系統化的線圓組織,田中敦子一路以來專注於探索線條與圓形於畫面上的關係和作用。與同樣利用工業物料的極簡主義藝術家索爾.勒維特相若( 圖 2-3),田中敦子相當注重曲線所帶來的繚繞感。每一份作品均醞釀著獨特的流動性,就像每個人體內都擁有相 類的血管與器官,但組織的方式、心跳與血液的流淌都是各異的。《88A-'93》中乙烯基顏料表現流暢的線條, 但其交纏的視覺效果就如糾纏為一團的電線,後加的線路都在原先的畫面上形成新的結構。以紅、藍、綠圓為基礎,再以圍繞圓形、孤度相若而迂迴的網絡帶引著視點,奠定《88A-'93》的整體脈絡,田中輕巧地調整線條的明度及粗幼,便勾勒出徐疾有致的節奏。如此嫻熟地呈現直面觀眾的、線條流動的力量,實為藝術家窮極一生成功轉化和昇華視覺語言的成果。
1 2001 年《田中敦子︰尋找未知的美學1954 - 2000》 蘆屋市立美術館、 靜岡縣立美術館 日本( 第23 頁)。
2 Anneke Jaspers (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田中敦子︰關聯的藝術〉, Art Asia Pacific 79 (2012) (https://artasiapacific.com/Magazine/79/ TheArtOfConnectingAtsukoTanaka)
- 尾崎信一郎
不論畫幅大小,田中敦子作畫時均甚少豎立起畫布,一 來是免卻了顏料淌下,更重要的是她更看重自己身體與畫布的物理性接觸,透過持續的創作探索自我的邊界1。 藝術家首先在畫面上以大小各異的圓形設置前後,再於圓面上加上交纏的、粗幼不一的線條,簡單運用線面與色彩等基本繪畫元素構建立體深度。圓形被無數的線條 纏繞,彷如土星環一樣製造出線與面的間隙。細看網絡上每一條紋路的話,不難發現叢集的線條亂中有序,營造色彩鮮艷的、尤如糖花般的網狀視覺奇觀,讓觀者不禁順藤摸瓜,追溯藝術家下筆的遊蹤。由密集網絡連接的繁密圓圈,物象取自五十年代創作的《舞台服》、《電氣服》、《作品(電鈴)》等作品。
田中敦子利用燈泡、電線、布料組成舞台服裝,成就了著名的電氣服,似罩袍一樣覆蓋全身。在鎢絲與電線這些工業用物料間,她所築構的是實實在在的人體和其他 有機物的組織,與及人體處於世界的邊界與延伸。具體派的創始人吉原治良曾評說她的電氣服「明確地指涉人體形態」,一支支的光管從腳邊逐漸向上亮起來,形塑 了血液在體內的流動循環;光管的一明一滅間,傳達靈魂那神秘莫測的緣起緣滅。以製作電氣服時的手稿(圖1) 作為原點,田中敦子逐漸展開了平面的創作。在《88A- '93》中,田中敦子儼如將立體的電氣服拆卸成更為閃爍耀眼的平面版本。流光百轉的霓虹線路看似都會的縮影, 實際卻是田中敦子以視覺隱喻呈現人體系統的特質—— 交匯的網絡尤如人體組織、線條粗幼彷如各司其職的血管、倏忽出現而跳脫的粉色線條短促而明快,如同觸電 一般靈光一剎的脈動。 雖然藝術家只是利用簡潔的線和圓,但從五十年代規整地排列大小相近的圓圈,到六十年代探索同心圓的重疊構圖,至七十年代顯著的鈍筆線條及充盈的構圖,及至
八、九十年代較為系統化的線圓組織,田中敦子一路以來專注於探索線條與圓形於畫面上的關係和作用。與同樣利用工業物料的極簡主義藝術家索爾.勒維特相若( 圖 2-3),田中敦子相當注重曲線所帶來的繚繞感。每一份作品均醞釀著獨特的流動性,就像每個人體內都擁有相 類的血管與器官,但組織的方式、心跳與血液的流淌都是各異的。《88A-'93》中乙烯基顏料表現流暢的線條, 但其交纏的視覺效果就如糾纏為一團的電線,後加的線路都在原先的畫面上形成新的結構。以紅、藍、綠圓為基礎,再以圍繞圓形、孤度相若而迂迴的網絡帶引著視點,奠定《88A-'93》的整體脈絡,田中輕巧地調整線條的明度及粗幼,便勾勒出徐疾有致的節奏。如此嫻熟地呈現直面觀眾的、線條流動的力量,實為藝術家窮極一生成功轉化和昇華視覺語言的成果。
1 2001 年《田中敦子︰尋找未知的美學1954 - 2000》 蘆屋市立美術館、 靜岡縣立美術館 日本( 第23 頁)。
2 Anneke Jaspers (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田中敦子︰關聯的藝術〉, Art Asia Pacific 79 (2012) (https://artasiapacific.com/Magazine/79/ TheArtOfConnectingAtsukoTan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