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無論如何,藝術創作的表達,均始於一種對於生命破口的意識。那份抹除破口、與生命中心融合的慾望,驅使我們創作藝術。我們嘗試各種表達方式,並尋找一個具和諧氛圍的生存宇宙…我們所見、所感、所思都與所存的一切共鳴。 - 李禹煥
出生於1936年的李禹煥,在孩提時期浸潤於傳統東亞哲學教育體系,尤其強調書法、詩詞和文人畫的訓練。李禹煥在首爾大學就讀期間,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並瞭解到堅實的哲學訓練,是他成為國際大師的必要途徑。李禹煥毅然決定搬到東京定居,從1958到1961年間在日本大學潛心攻讀。在1960年中期,他成為當時風行於日本的「物派」的重要理論家和藝術家,以物質為基的藝術風潮,同時亦是單色畫運動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要全然了解李禹煥的作品精神,就必須深探「相遇」及「軀體」的兩大概念。他在1970年所發表的著名論述文,「尋找相遇」,對於這個中心思想有詳盡的說明。他也強調「軀體」或「軀體 性」的重要:這是體、心、和世界之間的互聯關係。李禹煥深諳現代西方哲思,對馬丁.海德格和莫里斯.梅洛- 龐蒂的現象學尤有鑽研,他從而發展出自己的理論,認為藝術應該以遇見所謂的「他者」 或「世界」為目標。他將西方思想融會於日本哲學家西田幾多郎的玄學中,幾多郎曾提出一種根據禪派佛學的新哲思系統。李禹煥透過雕塑和畫作系列,形象化了「相遇」的核心概念;換言之, 這是一種與他者的關係、而身體正是產生相遇的重要媒介,讓物質和存在兩者產生直接經驗。
1971 後, 李禹煥經歷了全球性的國際藝術觀洗禮,他開始迫切地想要發展獨特的自我陳述,來挑戰當代西方藝術。 這份迫切感驅策李禹煥開創了首批充滿個人特色的畫作, 而《From Point》 和《From Line》即是在1973 至1974年間完成的。李禹煥想要表述征服現代西方抽象畫的可能性,因為這種藝術類型對他以及其他藝評家 而言,正步入死胡同。他回想起孩提時代所習得的文人畫法則,重拾點與線的概念以尋索新的抽象藝型。在他的《From Point》系列中,藝術家提出了以點為宇宙起始的觀點,如他 所述:「宇宙的一切都始於點、回於點。」而《From Point》 系列中的標誌,讓人想起東方書法寫作教學中的基礎筆畫訓 練。正如藝術家所言,線的概念「已經是水墨畫玄學中的一部分了」。在這系列中,李禹煥特地讓畫筆蘸飽了顏料,然後一直作畫,直到所有的顏料都用盡為止。點和線進而消失,為自 己的存在留下見證,讓我們想起人生的虛幻短暫;接著從而復 始。李禹煥將其稱之為「無窮的重複」,代表的是時間的韻律。 在畫中,點與線的重複並非是幾何的形體或圖案,反而幻化為一個活物有機體的節奏,與外面世界回音共鳴。
已繪有圖像、對照著留白空間,這兩境域的互動,讓李禹煥神往陶醉。在他的《From Point》和《Line》系列(1972 到 84 年間完成) 中,藝術家試圖在已塗上繪彩和未畫區域之間尋找和諧之處。然而,在他之後的《From Wind》(1982-86 年) 和《With Wind》系列(1987-91 年), 李禹煥的繪畫風格演進出新的氣象。他將焦點放在筆觸的收放,使得更圓勁有力;而畫品中的間隔反而顯得次要了。本次展出的《East Wind》, 完美地彰例了《From Wind》的精神。前一系列中的礦石顏料足跡依然存在,然而此處的佈景卻揭示了完全不同的作法。先前作品中的靜態點與線,被奔放寫意的筆勢所取代,顯出了一種靈氣煥發的駿逸自由。李禹煥爾後的二十多年來,均以這種豐富灑脫的風格作畫。繼這一系列以躍動勁道為特色的作品後,李禹煥的藝術產出開始帶有冥想色彩,如他的 《Correspondance》(1991 到2006 年) 所示。關於這系列的意涵,李禹煥解釋,「對於我而言,空間意味著無垠…在佛 學教導中,存在之所以可能,純粹是對應到無有, 這正是出現與消失會共存之故。」在推出這一系列 後, 李禹煥自2006 起 又開始創作另一系列, 《Dialogue》。如同這次夜拍所展示的繪品(拍品編號63) 為例,這一系列旨在創造出空無、卻充滿 冥想的空間。紐約古根漢 博物館的一名館長,亞莉 山德拉.孟羅對這一系列評論道:「李禹煥對藝術超越自我的潛力,愈感興 趣濃厚,這促使他在近日完成了關於yohaku– 也就 是『邊沿』- 的專著,以及 《Dialogue》系列作品。 在這些藝作中,李禹煥將共鳴空界的勁力壓縮到極致。」
李禹煥的作品不是抽象畫,而是書法的一種表達形式。就另一 方面而言,觀者也可以將其視之為一種靈與物質融合為一的全新抽象畫。李禹煥以這種方式,成功地開拓了新的藝術疆界,使自己的作品,從單單聚焦於形態的西方幾何抽象畫區別而出,並自成一格。李禹煥的藝術從而成為連結人工與自然、我和他者、有為和無為、完成和未完等對應元素的媒介或通道。 這是一種全新的藝術門徑,消融了創作的現代主義界定、以及現代繪畫和雕塑的分際。
李禹煥是國際藝壇中最炙手可熱的韓國藝術家之一。他、白南准和蔡國強是在紐約古根漢博物館舉辦回顧展的三位亞洲藝術家其一。繼傑夫.古恩斯和村上隆在凡爾賽宮的成功展出後, 輪到李禹煥的作品在此一饗觀眾。
出生於1936年的李禹煥,在孩提時期浸潤於傳統東亞哲學教育體系,尤其強調書法、詩詞和文人畫的訓練。李禹煥在首爾大學就讀期間,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並瞭解到堅實的哲學訓練,是他成為國際大師的必要途徑。李禹煥毅然決定搬到東京定居,從1958到1961年間在日本大學潛心攻讀。在1960年中期,他成為當時風行於日本的「物派」的重要理論家和藝術家,以物質為基的藝術風潮,同時亦是單色畫運動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要全然了解李禹煥的作品精神,就必須深探「相遇」及「軀體」的兩大概念。他在1970年所發表的著名論述文,「尋找相遇」,對於這個中心思想有詳盡的說明。他也強調「軀體」或「軀體 性」的重要:這是體、心、和世界之間的互聯關係。李禹煥深諳現代西方哲思,對馬丁.海德格和莫里斯.梅洛- 龐蒂的現象學尤有鑽研,他從而發展出自己的理論,認為藝術應該以遇見所謂的「他者」 或「世界」為目標。他將西方思想融會於日本哲學家西田幾多郎的玄學中,幾多郎曾提出一種根據禪派佛學的新哲思系統。李禹煥透過雕塑和畫作系列,形象化了「相遇」的核心概念;換言之, 這是一種與他者的關係、而身體正是產生相遇的重要媒介,讓物質和存在兩者產生直接經驗。
1971 後, 李禹煥經歷了全球性的國際藝術觀洗禮,他開始迫切地想要發展獨特的自我陳述,來挑戰當代西方藝術。 這份迫切感驅策李禹煥開創了首批充滿個人特色的畫作, 而《From Point》 和《From Line》即是在1973 至1974年間完成的。李禹煥想要表述征服現代西方抽象畫的可能性,因為這種藝術類型對他以及其他藝評家 而言,正步入死胡同。他回想起孩提時代所習得的文人畫法則,重拾點與線的概念以尋索新的抽象藝型。在他的《From Point》系列中,藝術家提出了以點為宇宙起始的觀點,如他 所述:「宇宙的一切都始於點、回於點。」而《From Point》 系列中的標誌,讓人想起東方書法寫作教學中的基礎筆畫訓 練。正如藝術家所言,線的概念「已經是水墨畫玄學中的一部分了」。在這系列中,李禹煥特地讓畫筆蘸飽了顏料,然後一直作畫,直到所有的顏料都用盡為止。點和線進而消失,為自 己的存在留下見證,讓我們想起人生的虛幻短暫;接著從而復 始。李禹煥將其稱之為「無窮的重複」,代表的是時間的韻律。 在畫中,點與線的重複並非是幾何的形體或圖案,反而幻化為一個活物有機體的節奏,與外面世界回音共鳴。
已繪有圖像、對照著留白空間,這兩境域的互動,讓李禹煥神往陶醉。在他的《From Point》和《Line》系列(1972 到 84 年間完成) 中,藝術家試圖在已塗上繪彩和未畫區域之間尋找和諧之處。然而,在他之後的《From Wind》(1982-86 年) 和《With Wind》系列(1987-91 年), 李禹煥的繪畫風格演進出新的氣象。他將焦點放在筆觸的收放,使得更圓勁有力;而畫品中的間隔反而顯得次要了。本次展出的《East Wind》, 完美地彰例了《From Wind》的精神。前一系列中的礦石顏料足跡依然存在,然而此處的佈景卻揭示了完全不同的作法。先前作品中的靜態點與線,被奔放寫意的筆勢所取代,顯出了一種靈氣煥發的駿逸自由。李禹煥爾後的二十多年來,均以這種豐富灑脫的風格作畫。繼這一系列以躍動勁道為特色的作品後,李禹煥的藝術產出開始帶有冥想色彩,如他的 《Correspondance》(1991 到2006 年) 所示。關於這系列的意涵,李禹煥解釋,「對於我而言,空間意味著無垠…在佛 學教導中,存在之所以可能,純粹是對應到無有, 這正是出現與消失會共存之故。」在推出這一系列 後, 李禹煥自2006 起 又開始創作另一系列, 《Dialogue》。如同這次夜拍所展示的繪品(拍品編號63) 為例,這一系列旨在創造出空無、卻充滿 冥想的空間。紐約古根漢 博物館的一名館長,亞莉 山德拉.孟羅對這一系列評論道:「李禹煥對藝術超越自我的潛力,愈感興 趣濃厚,這促使他在近日完成了關於yohaku– 也就 是『邊沿』- 的專著,以及 《Dialogue》系列作品。 在這些藝作中,李禹煥將共鳴空界的勁力壓縮到極致。」
李禹煥的作品不是抽象畫,而是書法的一種表達形式。就另一 方面而言,觀者也可以將其視之為一種靈與物質融合為一的全新抽象畫。李禹煥以這種方式,成功地開拓了新的藝術疆界,使自己的作品,從單單聚焦於形態的西方幾何抽象畫區別而出,並自成一格。李禹煥的藝術從而成為連結人工與自然、我和他者、有為和無為、完成和未完等對應元素的媒介或通道。 這是一種全新的藝術門徑,消融了創作的現代主義界定、以及現代繪畫和雕塑的分際。
李禹煥是國際藝壇中最炙手可熱的韓國藝術家之一。他、白南准和蔡國強是在紐約古根漢博物館舉辦回顧展的三位亞洲藝術家其一。繼傑夫.古恩斯和村上隆在凡爾賽宮的成功展出後, 輪到李禹煥的作品在此一饗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