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價值等於零。筆墨只是奴才,它絕對奴役於作者思想情緒的表達,情思在發展,作為奴才的筆墨手法永遠跟着變換形態,無從考慮將呈現何種體態面貌,真正該反思的應是作品整體形態及其內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時代風貌。」
- 吳冠中〈筆墨等於零〉《畫外音》
中國傳統繪畫以黑白、水墨線條表達三維、多角度的現實世界,於顏色、光影、時間敍事上深具抽象韻味。吳冠中撮取此種精神,在《牆上秋色》(拍品編號19)探索如何以油彩表達中國特有的抽象意涵,融匯古今中外對繪畫物料、藝術技法、哲思省醒的進路,探索東方情韻的現代藝術語彙。
傾流於畫面上的棕橙與啡紅,猶如一匹在畫面上奔馳的脫韁野馬,抽象而孤立。吳冠中透過建構主題與主題之間的關係,以白樺的線條、天空的平塗、土牆的擦筆,引領觀者以想像去理解這片紅於真實世界的對應物。此種以主題之間的關係模塑寫意線條的真實性,與八大山人的藝術理念不謀而合。且看八大山人《烏石圖軸》,描繪自然的抽象線條在畫紙上自由流動。觀者先要投射主觀想像到寫意筆觸上,再以真實生活經驗去詮釋鳥、石、土的造型,領悟藝術家寄託於物象之外的意境。吳冠中在「筆墨」應用上固然無出其右,更難得在於他不以此為桎梏,大膽提出、試驗「筆墨等於零」,積極尋探寫實與寫意之間的界線。
「我畫過多幅油彩和墨彩的牆上秋色……但最感棘手的總是那牆之局限,它的體形反過來約束了藤之伸展,而牆外的天空又或多或少佔去了畫面的空間,割據了部分藤之領域。我將天空壓縮到最小限度,則又不能顯示山牆之體態與本質。」(吳冠中 〈牆上秋色〉,《吳冠中畫作誕生記》 )
《牆上秋色》另一驚豔之處在於吳冠中超越了西方藝術「黃金比例」空間構圖,革新空間表達的現代概念。驟眼看來,天空、藤枝、牆與地之交際,彷彿就是傳統三段式構圖。但當觀者目光停留更久,畫面空間就會產生向四方開拓、擴散的印象──抽象的藤蔓、野花、紅葉、牆垣無限橫向發展;相較寫實的白樺樹幹則獨個竭力縱向擴張。厚重油彩的快筆堆砌,與藤枝飛舞的鉤、勒、挑、轉,信手拈來而力由心生,頗具西方抽象表現主義賽.托姆布雷(Cy Twombly)的神韻。吳冠中靈巧挑選視覺印象上經常無限延伸的主題(蔓藤、樹幹),精準捕捉主題的神緒,以寫意筆法、燦爛色調昇華觀者對現實物事的印象,鼓勵觀者想像畫面內外無盡的空間。明代吳彬《畫山水》、奧地利象徵主義大師古斯塔夫.克林姆《農舍與樺樹》中以樹的形式開闢無垠視野,將觀者的想像築向畫外,言有盡而意無窮。這種對空間無限拓展的筆力,甚具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中國傳統山水卷軸趣味。
《牆上秋色》完美展現吳冠中以西方媒材、藝術技法實踐「筆墨等於零」的高度企圖心,從東方精神意涵衍生橫時代的美學探索。筆墨所到之處,空間與物象互相激蕩、重塑;筆墨未到之處,容讓觀者的想像超脫畫象,意境躍然象外。
- 吳冠中〈筆墨等於零〉《畫外音》
中國傳統繪畫以黑白、水墨線條表達三維、多角度的現實世界,於顏色、光影、時間敍事上深具抽象韻味。吳冠中撮取此種精神,在《牆上秋色》(拍品編號19)探索如何以油彩表達中國特有的抽象意涵,融匯古今中外對繪畫物料、藝術技法、哲思省醒的進路,探索東方情韻的現代藝術語彙。
傾流於畫面上的棕橙與啡紅,猶如一匹在畫面上奔馳的脫韁野馬,抽象而孤立。吳冠中透過建構主題與主題之間的關係,以白樺的線條、天空的平塗、土牆的擦筆,引領觀者以想像去理解這片紅於真實世界的對應物。此種以主題之間的關係模塑寫意線條的真實性,與八大山人的藝術理念不謀而合。且看八大山人《烏石圖軸》,描繪自然的抽象線條在畫紙上自由流動。觀者先要投射主觀想像到寫意筆觸上,再以真實生活經驗去詮釋鳥、石、土的造型,領悟藝術家寄託於物象之外的意境。吳冠中在「筆墨」應用上固然無出其右,更難得在於他不以此為桎梏,大膽提出、試驗「筆墨等於零」,積極尋探寫實與寫意之間的界線。
「我畫過多幅油彩和墨彩的牆上秋色……但最感棘手的總是那牆之局限,它的體形反過來約束了藤之伸展,而牆外的天空又或多或少佔去了畫面的空間,割據了部分藤之領域。我將天空壓縮到最小限度,則又不能顯示山牆之體態與本質。」(吳冠中 〈牆上秋色〉,《吳冠中畫作誕生記》 )
《牆上秋色》另一驚豔之處在於吳冠中超越了西方藝術「黃金比例」空間構圖,革新空間表達的現代概念。驟眼看來,天空、藤枝、牆與地之交際,彷彿就是傳統三段式構圖。但當觀者目光停留更久,畫面空間就會產生向四方開拓、擴散的印象──抽象的藤蔓、野花、紅葉、牆垣無限橫向發展;相較寫實的白樺樹幹則獨個竭力縱向擴張。厚重油彩的快筆堆砌,與藤枝飛舞的鉤、勒、挑、轉,信手拈來而力由心生,頗具西方抽象表現主義賽.托姆布雷(Cy Twombly)的神韻。吳冠中靈巧挑選視覺印象上經常無限延伸的主題(蔓藤、樹幹),精準捕捉主題的神緒,以寫意筆法、燦爛色調昇華觀者對現實物事的印象,鼓勵觀者想像畫面內外無盡的空間。明代吳彬《畫山水》、奧地利象徵主義大師古斯塔夫.克林姆《農舍與樺樹》中以樹的形式開闢無垠視野,將觀者的想像築向畫外,言有盡而意無窮。這種對空間無限拓展的筆力,甚具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中國傳統山水卷軸趣味。
《牆上秋色》完美展現吳冠中以西方媒材、藝術技法實踐「筆墨等於零」的高度企圖心,從東方精神意涵衍生橫時代的美學探索。筆墨所到之處,空間與物象互相激蕩、重塑;筆墨未到之處,容讓觀者的想像超脫畫象,意境躍然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