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綻放生命熱度的色彩‧勾畫靈魂與肉體的永恆」
- 席德進的肖像藝術
席德進的藝術世界宛如一篇傳奇故事,敘述著他對藝術境界求變不息的追求之旅、邁向獨特藝術表現的遠征,以及他為中國現代藝術發展所留下的恆久傳承。席德進出生於中國四川省的一座小鎮,於中國美術學院入學考中拿到榜首後入院就讀。在學期間,他孜孜矻矻地讓自己傳統中國藝術構塑的技藝日臻完美,而在此同時,他也接觸到畢卡索和馬諦斯等西方大師的藝術實踐。爾後,席德進接受林風眠的指導,也拜入趙無極和朱德群等現代中國藝術巨擘的門下習藝。在1948年畢業後,席德進來到了台灣,接受了國立嘉義高中藝術老師一職。與中國天壤之別的景色,以及離開導師、教 授和朋友而單飛的獨立感,鼓舞了席德進放手創造自己的風格。而他也正是在這段期間開始探索肖像畫的語彙。
正因如此,席德進獨特的藝術語言在1950 年代開始成長定型。在此同時,台灣的藝壇正歷經一場西化運動,對抽象藝術充滿濃厚興趣。席德進也受這股浪潮影響,經常將主題人物放在抽象背景中作畫。他對人物十分著迷,從而促使他在此時期展開肖像畫的藝術探險。他經常從周遭的人物取材,如朋友、藝術同窗、和學生等。他透過這些肖像畫紀錄自己的友誼軌跡;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助他傳達言語所無法表會的由衷之情,而他也留下了一系列美好的肖像畫傳承,為他藝涯期間所建立的眾多關係和情誼整理歸檔。
《珍妮特的肖像畫》(拍品編號28) 描繪了席德進作品中最優雅的靈感人物之一—美國畫家吉妮特.凱文尼斯。她在 1950 年代末期和1960年代初期師法台灣藝術家(圖1)。 珍妮特和先生—羅伊.B.凱文尼斯上校—在1958 年搬到台灣,與美國空軍隨行駐守在台北的基地。在凱文尼斯伉儷於1961年離台之前,珍妮特一直活躍於台灣的藝壇。台北的展覽均曾展示她與其他駐台灣美國畫家的作品;她的畫作甚至在評審展中獲獎過(圖2)。從珍妮特的構圖中(圖3), 我們得以一窺席德進對肖像畫的熱愛、他熟巧的筆觸和鮮明著色法,對她產生的深遠影響力。與席德進學藝期間,珍妮特見證了她恩師藝涯中數個重大里程碑:包括了他參加聖保羅舉辦的第五屆雙年展、他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展出、以及美國國務院的旅美邀請。儘管席德進以他許多美國朋 友和學生為主題作畫,他特別挑了這一幅(在當時名為《凱文尼斯夫人的肖像畫》) 作品, 將其收錄於席德進畫室在 1968 年出版的圖鑑當中。
《珍妮特的肖像畫》反映了席德進創新的視覺語言,這份藝術洞見爾後也造就大師的獨特藝術性格。他在繪作所委託的畫中人物時,不僅止於刻劃人物的外型輪廓,他並以透析敏銳的觀察能力透徹主角的心靈,珍妮特活躍於當時台灣的藝術圈,從她旅居台灣所拍攝的生活照片中可見其機智聰穎的活潑個性 (圖4),席德進抓住她的性格以及描繪她的習性, 以朱紅及墨黑的強烈色彩背景強調珍妮特對生命熱切誠摯的渴望,抽象的背景展現他在遊歷歐美時感到中西藝術發展的不同步調 (圖5),時時刻刻注意自身對藝術創造的突破,表現於畫中則是對藝術開創的精進;對比於珍妮特在畫中所流 露出優雅真摯的淺笑神情,顯露出席德進對藝術掌握力度的游刃有餘,擅長捕捉作畫對象的不自覺神情,展現出席德進自信且充滿真知灼見的獨到創作能力。
1959 年席德進為珍妮特繪畫紙上素描作品 (圖6,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拍品編號 415),珍妮特專注凝視於畫布的神情與氣定自若地握筆姿態透露出席德進對珍妮特 日常生活習慣的嫻熟,他以鐵線般的強勁線條勾勒出珍妮特修長的身型以及立體的五官輪廓,時隔二年之後的油彩肖像作品則可看出席德進的線條技巧在油彩的潤飾下,已異於猶如畢費(圖7) 由強調線條速度的強勁感趨於穩重與流暢,除了結構式的外型輪廓,更加著重以色彩交互襯托。他以色彩處理明暗陰影,沉著對望的眼神在藍色的導引描繪下顯得炯炯生氣。席德進受到台灣亞熱帶氣候濃烈陽光的色彩衝擊,懂得借助色彩帶進光影及凸顯物體明度,珍妮特柔亮光澤的金色髮絲與透亮白皙的膚色皆是在席德進傑出用色的交 相帶領下互為襯出。
席德進曾經說過:「藝術的技巧是帶著生命而來的,像人帶著靈魂與肉體走到世界來一樣,這種生命便成為永恆的藝術 品。」《珍妮特的肖像畫》見證了導師與他弟子之間的溫暖情誼。他倆許多互有交集的友人,也曾是席德進畫作選輯中的筆下人物;而珍妮特.凱文尼斯也跟這些友人一樣有幸,從席德進那兒獲贈了自身的肖像作品,以及《秋林群鹿》(圖 8,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拍品編號 409),為他倆長遠情誼做了細膩的明證。而《珍妮特的肖像畫》更是席德進用心體會生命的存在,賦予藝術豐饒的靈魂的代表創作。
- 席德進的肖像藝術
席德進的藝術世界宛如一篇傳奇故事,敘述著他對藝術境界求變不息的追求之旅、邁向獨特藝術表現的遠征,以及他為中國現代藝術發展所留下的恆久傳承。席德進出生於中國四川省的一座小鎮,於中國美術學院入學考中拿到榜首後入院就讀。在學期間,他孜孜矻矻地讓自己傳統中國藝術構塑的技藝日臻完美,而在此同時,他也接觸到畢卡索和馬諦斯等西方大師的藝術實踐。爾後,席德進接受林風眠的指導,也拜入趙無極和朱德群等現代中國藝術巨擘的門下習藝。在1948年畢業後,席德進來到了台灣,接受了國立嘉義高中藝術老師一職。與中國天壤之別的景色,以及離開導師、教 授和朋友而單飛的獨立感,鼓舞了席德進放手創造自己的風格。而他也正是在這段期間開始探索肖像畫的語彙。
正因如此,席德進獨特的藝術語言在1950 年代開始成長定型。在此同時,台灣的藝壇正歷經一場西化運動,對抽象藝術充滿濃厚興趣。席德進也受這股浪潮影響,經常將主題人物放在抽象背景中作畫。他對人物十分著迷,從而促使他在此時期展開肖像畫的藝術探險。他經常從周遭的人物取材,如朋友、藝術同窗、和學生等。他透過這些肖像畫紀錄自己的友誼軌跡;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助他傳達言語所無法表會的由衷之情,而他也留下了一系列美好的肖像畫傳承,為他藝涯期間所建立的眾多關係和情誼整理歸檔。
《珍妮特的肖像畫》(拍品編號28) 描繪了席德進作品中最優雅的靈感人物之一—美國畫家吉妮特.凱文尼斯。她在 1950 年代末期和1960年代初期師法台灣藝術家(圖1)。 珍妮特和先生—羅伊.B.凱文尼斯上校—在1958 年搬到台灣,與美國空軍隨行駐守在台北的基地。在凱文尼斯伉儷於1961年離台之前,珍妮特一直活躍於台灣的藝壇。台北的展覽均曾展示她與其他駐台灣美國畫家的作品;她的畫作甚至在評審展中獲獎過(圖2)。從珍妮特的構圖中(圖3), 我們得以一窺席德進對肖像畫的熱愛、他熟巧的筆觸和鮮明著色法,對她產生的深遠影響力。與席德進學藝期間,珍妮特見證了她恩師藝涯中數個重大里程碑:包括了他參加聖保羅舉辦的第五屆雙年展、他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展出、以及美國國務院的旅美邀請。儘管席德進以他許多美國朋 友和學生為主題作畫,他特別挑了這一幅(在當時名為《凱文尼斯夫人的肖像畫》) 作品, 將其收錄於席德進畫室在 1968 年出版的圖鑑當中。
《珍妮特的肖像畫》反映了席德進創新的視覺語言,這份藝術洞見爾後也造就大師的獨特藝術性格。他在繪作所委託的畫中人物時,不僅止於刻劃人物的外型輪廓,他並以透析敏銳的觀察能力透徹主角的心靈,珍妮特活躍於當時台灣的藝術圈,從她旅居台灣所拍攝的生活照片中可見其機智聰穎的活潑個性 (圖4),席德進抓住她的性格以及描繪她的習性, 以朱紅及墨黑的強烈色彩背景強調珍妮特對生命熱切誠摯的渴望,抽象的背景展現他在遊歷歐美時感到中西藝術發展的不同步調 (圖5),時時刻刻注意自身對藝術創造的突破,表現於畫中則是對藝術開創的精進;對比於珍妮特在畫中所流 露出優雅真摯的淺笑神情,顯露出席德進對藝術掌握力度的游刃有餘,擅長捕捉作畫對象的不自覺神情,展現出席德進自信且充滿真知灼見的獨到創作能力。
1959 年席德進為珍妮特繪畫紙上素描作品 (圖6,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拍品編號 415),珍妮特專注凝視於畫布的神情與氣定自若地握筆姿態透露出席德進對珍妮特 日常生活習慣的嫻熟,他以鐵線般的強勁線條勾勒出珍妮特修長的身型以及立體的五官輪廓,時隔二年之後的油彩肖像作品則可看出席德進的線條技巧在油彩的潤飾下,已異於猶如畢費(圖7) 由強調線條速度的強勁感趨於穩重與流暢,除了結構式的外型輪廓,更加著重以色彩交互襯托。他以色彩處理明暗陰影,沉著對望的眼神在藍色的導引描繪下顯得炯炯生氣。席德進受到台灣亞熱帶氣候濃烈陽光的色彩衝擊,懂得借助色彩帶進光影及凸顯物體明度,珍妮特柔亮光澤的金色髮絲與透亮白皙的膚色皆是在席德進傑出用色的交 相帶領下互為襯出。
席德進曾經說過:「藝術的技巧是帶著生命而來的,像人帶著靈魂與肉體走到世界來一樣,這種生命便成為永恆的藝術 品。」《珍妮特的肖像畫》見證了導師與他弟子之間的溫暖情誼。他倆許多互有交集的友人,也曾是席德進畫作選輯中的筆下人物;而珍妮特.凱文尼斯也跟這些友人一樣有幸,從席德進那兒獲贈了自身的肖像作品,以及《秋林群鹿》(圖 8,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拍品編號 409),為他倆長遠情誼做了細膩的明證。而《珍妮特的肖像畫》更是席德進用心體會生命的存在,賦予藝術豐饒的靈魂的代表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