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大地擁有多樣的意義,就像方形、三角形、圓形一般。整合為一體,它道出女性的一生… 你必須孕育土地才能見到樹木。我繪畫也是同理,一邊滋潤土地,一邊理解幾何圖形,畫筆便是一把犁頭。我便是這樣作畫… 完成的畫就是我的孩子。」
- 李聖子
李聖子是韓國抽象藝術史中最重要的先驅之一。她把大半生都獻身於創作,六十年來從未間斷,一直至2009 年,李聖子於巴黎逝世,享年90 歲。她的繪畫作品題材由早期的大自然、到地球、以至後來的宇宙,我們看到她的邏輯思維及哲理,以至她對超越物理存在的普遍情感的探索。李聖子於1985 年的KBS(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訪問中提到她用三角形、正方形及圓形等幾何圖形作為超越時間及邊界的標示,因為「任何人都能理解這些最基本的視覺形狀」。
李聖子於1951 年決定離開韓國,前往巴黎發展。那一年她被迫與丈夫離異,不得不揮別三個摯愛的孩子,獨自飛往異鄉。她於趙無極及朱德群等中國抽象藝術大師曾就讀的大茅屋學院學習油畫,師承畫家亨利.格茨。跟從格茨習畫一年後,他更委任她擔任其助教。格茨對李聖子的藝術天賦、創設能力與誠懇態度甚為激賞。
《金星I》( 拍品編號42) 這幅畫創作於1963 年,作品展現出李聖子對融合形狀與內涵的高度興趣。由數個幾何形狀所組合成的構圖,最能呼應她當時的藝術理念:「我使用幾何形狀是為了表達並且探索母親與地球這樣的主題。我選擇了象徵宇宙符號的三角型、正方型與圓型,是因為這些符號能超越時間與國界。」有別於作品中所呈現的簡單與優雅圖像,這幅油畫的創作過程卻曠日廢時。作品完成後所呈現的,除了細膩的油彩質感,還包含了創作者對素材最縝密的審視。
儘管李聖子自一九五零年代起,以抽象畫家的身分在歐洲獲得空前成功,藝術發展亦已奠下穩固基礎,但她在韓國本土藝術市場卻一直無人問津。她在過去之所以會被刻意忽略,有很多原因,韓國藝術界的性別歧視是其中之一。當時遠赴巴黎發展的韓國現代藝術家,多半是在祖國藝壇奠定地位之後,才轉往異地繼續藝術生涯,但李聖子則是到了法國才開始學畫。正因為如此,她這個局外人的身分不僅在同期藝術家間顯得孤立無援,更難能得到韓國藝術界的認可。李聖子的作品充分展現她為了克服這些外在困難,所展現的勤奮不懈與無比決心。最終她不但證實了自己的藝術實力,更紮紮實實地奠定了藝術家的身分,以及在自身創作語彙領域中佼佼者的地位。
- 李聖子
李聖子是韓國抽象藝術史中最重要的先驅之一。她把大半生都獻身於創作,六十年來從未間斷,一直至2009 年,李聖子於巴黎逝世,享年90 歲。她的繪畫作品題材由早期的大自然、到地球、以至後來的宇宙,我們看到她的邏輯思維及哲理,以至她對超越物理存在的普遍情感的探索。李聖子於1985 年的KBS(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訪問中提到她用三角形、正方形及圓形等幾何圖形作為超越時間及邊界的標示,因為「任何人都能理解這些最基本的視覺形狀」。
李聖子於1951 年決定離開韓國,前往巴黎發展。那一年她被迫與丈夫離異,不得不揮別三個摯愛的孩子,獨自飛往異鄉。她於趙無極及朱德群等中國抽象藝術大師曾就讀的大茅屋學院學習油畫,師承畫家亨利.格茨。跟從格茨習畫一年後,他更委任她擔任其助教。格茨對李聖子的藝術天賦、創設能力與誠懇態度甚為激賞。
《金星I》( 拍品編號42) 這幅畫創作於1963 年,作品展現出李聖子對融合形狀與內涵的高度興趣。由數個幾何形狀所組合成的構圖,最能呼應她當時的藝術理念:「我使用幾何形狀是為了表達並且探索母親與地球這樣的主題。我選擇了象徵宇宙符號的三角型、正方型與圓型,是因為這些符號能超越時間與國界。」有別於作品中所呈現的簡單與優雅圖像,這幅油畫的創作過程卻曠日廢時。作品完成後所呈現的,除了細膩的油彩質感,還包含了創作者對素材最縝密的審視。
儘管李聖子自一九五零年代起,以抽象畫家的身分在歐洲獲得空前成功,藝術發展亦已奠下穩固基礎,但她在韓國本土藝術市場卻一直無人問津。她在過去之所以會被刻意忽略,有很多原因,韓國藝術界的性別歧視是其中之一。當時遠赴巴黎發展的韓國現代藝術家,多半是在祖國藝壇奠定地位之後,才轉往異地繼續藝術生涯,但李聖子則是到了法國才開始學畫。正因為如此,她這個局外人的身分不僅在同期藝術家間顯得孤立無援,更難能得到韓國藝術界的認可。李聖子的作品充分展現她為了克服這些外在困難,所展現的勤奮不懈與無比決心。最終她不但證實了自己的藝術實力,更紮紮實實地奠定了藝術家的身分,以及在自身創作語彙領域中佼佼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