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蕭勤
蕭勤 (台灣,1935年生)
無題
油彩 畫布
130.4 x 162 cm. (51 3/8 x 63 3/4 in.)
1964年作
款識:HSiAO 勤1964 (中下);HSiAO 勤1964 (畫背)
來源
意大利 私人收藏 (前藏家直接得自藝術家)
意大利 私人收藏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at the correct medium for Lot 10 is oil on canvas.
拍品編號10的正確媒材為油彩 畫布。

拍品專文

一九五九年底,蕭勤定居米蘭,深入接觸希臘、羅馬、文藝復 興發源地的文化,廣結歐洲藝術家。豐富的見識遊歷,反倒激 發他挖掘東方文化根源,省視普世精神涵蘊。旅居歐洲數十載, 他恪謹以溝通東西文化為己任,從藝術探索宇宙奧秘與本質靈 性,《無題》(拍品編號10)可謂當中淬鍊之華。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前後,歐美藝術家馳馬試劍,嘗試各式 各樣先鋒形式,抗衡四十年代開始大行其道的美國「抽象表現 主義」與歐洲「無形式藝術」。置於西方藝術脈絡,《無題》 畫面中的太陽光柱如箭射出令觀者迷幻炫目的光感效應及與 「歐普藝術」的視幻理論遙相呼應,以線條、形狀重塑視覺經 驗的定義。《無題》亦略見藝術家七十年代作品的前身,或會 因其幾何圖形、俐落色塊而被歸類為「硬邊藝術」,畫面輪廓 帶有法蘭克.史特拉《無題》的純淨冷感邊線,三數種原色成 為張力來源。宏觀視之,此等種種指向「極簡主義 」的藝術運 動,意圖另創「抽象表現主義」以外的路徑,要以最低限的視 覺元素和最理性的策略思維來註釋藝術。質靈性,《無題》(拍 品編號10)可謂當中淬鍊之華。

百家爭鳴中,蕭勤自覺地建立東西並存的藝術語言,審慎採納 西方表現手法同時,注重回歸「東方直覺的本質」,直言他的 創作「是純『直覺』的,而非理性的,甚至是『反理性』的」 。蕭氏作品與極簡主義根本之別在於:化繁為簡只是手段,終 極目標是要引導觀者剖視內心,默思宇宙與心性的絲絲扣連。 與極簡主義標誌丹.佛雷文《弗拉基米爾.塔特林的紀念碑》 相比,蕭勤的藝術不僅挑戰作品與現實空間的關係,更貫通視 覺世界和心象世界。

蕭勤涉獵東方文化光譜甚廣,從老子至莊周,由壇城靜觀到禪 宗冥想,一點一滴滋養他的靈性修為,帶來源源不絕的創作靈 感。一九六三年起一系列近似太陽造形的作品受「壇城 」啟發, 表徵緣起緣滅的自然現象。「壇城 」基本圖像為方、圓、三角、 半月、水滴形狀,對應地、水、火、風、空。觀乎《十四世紀 西藏喜金剛曼陀羅唐卡》,象徵性圖形層層相間,綿延無限, 訓練觀者感悟自我的破除和再生,是心靈能量的源頭。《無題》 由淺啡紅、淡灰褐構成圈圈外延的同心圓,環以芥末黃幼圈, 發射出硃砂紅的太陽射線,似要無限擴張吞噬畫面以外所有, 又似有把畫面以外一切收納到同心圓內的企圖:緣起緣滅皆在 一「點」,萬鈞之力在蕭勤拿捏分寸下收放自如。

《無題》平衡了統攝宇宙的野心和一生萬物的幻化,把觀者的 視覺經驗昇華到宗教式的體會。當我們久駐注視此力量之源象 徵,不禁讚嘆於藝術家以自身修養悟道而成的菁華作品--一 種揉合西方情趣的精神性東方藝術。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