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拉登.薩爾(Raden Saleh) 被稱為爪哇的現代藝術先驅,是東西 方藝術交流的先導者,也是19 世紀的著名藝術家當中,其中一 位能走出東南亞,並將當地藝術推向世界舞台。作為首位遠赴歐 洲培訓的印尼藝術家,拉登.薩爾塑造並影響了及後多位印尼現 代藝術大師,包括阿凡迪(Affandi) 和亨德拉.古那彎(Hendra Gunawan)。在1883 年,於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殖民地展覽中, 收錄了19 件拉登.薩爾的作品,其餘大部分作品成為歐洲許多著 名博物館的重要館藏,如阿姆斯特丹的熱帶博物館和國立博物館, 還有印尼總統府藝術館藏以及全球其他機構和私人收藏。
拉登. 薩爾的風景畫
拉登.薩爾的藝術生涯中,不難發現他非常迷戀爪哇的風景。據 我所知,拉登.薩爾迄今創作過至少51 幅風景畫,其中絕大部分 是為了紀念爪哇的熱帶風光。當中包括森林和山景,在被大自然 環抱和在火山爆發威脅下,爪哇村莊的田園風光。拉登.薩爾大 部分的風景畫皆忠實地描繪自然景色,沒有誇張的手法,只為歌 頌大自然的美麗而敘述這非凡的景致。
從哲學層面來說,拉登.薩爾的風景畫與歐洲浪漫主義如出一轍, 強調大自然的神秘和偉大,將大自然視為崇高的現實,能為旁觀 者帶來最強烈的感受。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所著 的《判斷力批判》是浪漫主意藝術家之間人手一冊的讀物,當中 包括在歐洲工作期間,追隨康德學習的拉登.薩爾。他的風景畫 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構圖中著墨不多的人物。所描繪 的人物往往是小型化的,幾乎與宏偉的大自然融為一體。拉登. 薩爾認為人類的存在對於永恆的大自然來說是稍縱即逝的。《梅 加文登山下的郵站》這幅畫正正闡述了拉登‧ 薩爾那一套大自然 哲學。在宏偉的全景中央,映入眼瞼的是一棵巨型的大樹,背後 滲著陽光。這棵百年老樹,散發著永恆的氣息,而描繪在路上和 路邊的行人,只是構圖上點綴。
梅加文登峽道
梅加文登意思是「被雲覆蓋的」, 地點位於兩座火山之間的山 鞍: 薩拉克山和格德潘拉貢山。它是荷蘭東印度群島最高的峽 道,可以容納四輪大馬車進入,這點在許多19 世紀的旅行手記中 也有提及。一個多世紀以來,梅加文登峽道是高地和海岸之間最 重要和最繁忙的道路。梅加文登峽道原屬《大驛路》計劃的一部 分,刻計劃是由總督赫爾曼.威廉.丹德爾斯(Herman Willem Daendels) 發起的,目的是將爪哇島的西端與最東部的海岸連接 起來。縱看拉登.薩爾的爪哇風景繪畫作品,藝術家似乎尤其著 迷沿梅加文登峽道展開的景觀。藝術家為這個場景創作過七幅不 同視角的畫作,由此可見他對那裡的風景瞭若指掌。
《梅加文登山下的郵站》
在1871 年繪製的風景畫《梅加文登山下的郵站》是第一個版本。 拉登.薩爾在這幅畫描繪了梅加文登山下的郵站和咖啡館。在郵 站裏,上行的馬車必須拴上水牛,因為馬匹的力量不足以克服如 此陡峭的峽道。在那間名為Ma Mina 的咖啡館裡,旅人可以享 用茶點,也許還有額外的服務 — 正如一位荷蘭旅人寫道:「在梅 加文登的山腳,你會發現這間著名的咖啡館Ma Mina;沿途的旅 人都很清楚它為何以此命名。」在路邊小屋前,我們可以看到兩 個本地搬運工和一個可能是咖啡館員工的女人。畫作還記錄了峽 道上其他活動:一個巽他族男子走在梅加文登峽道上,而另一個 荷蘭人則被扛上或騎在一匹漂亮的馬兒上。
拉登.薩爾漫不經心地展示了殖民地的現實,並將一幅單純的風 景畫變成了一道政治聲明:走路的和騎馬的途人之間的差異。在 這幅繪畫作品中,拉登.薩爾還展示了他非凡的技藝,描繪了峽 道最具挑戰性的一段,道路往上攀,然後向右轉,最後消失於觀 者的視野。然而,這些並不是拉登.薩爾畫作的焦點,而是構圖 中出現的兩棵參天大樹:一棵樹位於畫作的左緣,另一棵則位於 小屋之後。其中一棵受了傷的樹,奄奄一息地佇立在空地旁,人 為的痕跡清晰可見。構圖正中的另一棵樹則完全相反,既強壯又 活潑,被一片未受破壞的森林簇擁。大樹在夕陽的灑照下閃閃生 輝。這些大樹並非「大自然的轉抄本」,也非拉登.薩爾或許曾 見過某棵大樹的模仿再現,而是崇高這個概念的藝術表現。正如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所言,崇高靈魂的圍幕上大 自然的倒影,所見即所感。拉登.薩爾的《梅加文登山下的郵站》 是和平與安寧的象徵,具有近乎宗教的特質;拉登.薩爾不僅讚 頌大自然,還賦予大自然形而上的意義和力量。就風格而言,拉 登.薩爾遵循德國浪漫主義的傳統,也許還包含一些爪哇哲學的 基本原則。在1869 年,當畫作繪製完畢時,拉登.薩爾不公、 無理地被逮捕,令他本人也非常震驚。可以肯定地說,這幅畫是 拉登.薩爾渴望和平與安寧的生活的個人反思。
毫無疑問,《梅加文登山下的郵站》是拉登.薩爾其中一幅大型 風景畫作,此畫基於三個重大理由而再三創作。作品的第二個版 本繪於1876 年,作為禮物送給畫家的貴族朋友恩斯特二世( 薩 克森- 科堡- 哥達公爵),也就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表親和姐夫。在 1979 年繪製的第三個版本極有可能送贈予總督J.W..範.蘭斯伯 格。這兩部作品現在分別收藏在科堡的埃倫城堡博物館和印尼著 名私人博物館馬來世界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這印證了拉登.薩爾 對這個主題的看法,更見證了藝術家無與倫比的藝術成就。
佳士得感謝《拉登.薩爾:印尼繪畫藝術的開端》作者沃納.克 勞斯博士(Dr. Werner Kraus) 撰寫此拍品介紹。
拉登. 薩爾的風景畫
拉登.薩爾的藝術生涯中,不難發現他非常迷戀爪哇的風景。據 我所知,拉登.薩爾迄今創作過至少51 幅風景畫,其中絕大部分 是為了紀念爪哇的熱帶風光。當中包括森林和山景,在被大自然 環抱和在火山爆發威脅下,爪哇村莊的田園風光。拉登.薩爾大 部分的風景畫皆忠實地描繪自然景色,沒有誇張的手法,只為歌 頌大自然的美麗而敘述這非凡的景致。
從哲學層面來說,拉登.薩爾的風景畫與歐洲浪漫主義如出一轍, 強調大自然的神秘和偉大,將大自然視為崇高的現實,能為旁觀 者帶來最強烈的感受。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所著 的《判斷力批判》是浪漫主意藝術家之間人手一冊的讀物,當中 包括在歐洲工作期間,追隨康德學習的拉登.薩爾。他的風景畫 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在構圖中著墨不多的人物。所描繪 的人物往往是小型化的,幾乎與宏偉的大自然融為一體。拉登. 薩爾認為人類的存在對於永恆的大自然來說是稍縱即逝的。《梅 加文登山下的郵站》這幅畫正正闡述了拉登‧ 薩爾那一套大自然 哲學。在宏偉的全景中央,映入眼瞼的是一棵巨型的大樹,背後 滲著陽光。這棵百年老樹,散發著永恆的氣息,而描繪在路上和 路邊的行人,只是構圖上點綴。
梅加文登峽道
梅加文登意思是「被雲覆蓋的」, 地點位於兩座火山之間的山 鞍: 薩拉克山和格德潘拉貢山。它是荷蘭東印度群島最高的峽 道,可以容納四輪大馬車進入,這點在許多19 世紀的旅行手記中 也有提及。一個多世紀以來,梅加文登峽道是高地和海岸之間最 重要和最繁忙的道路。梅加文登峽道原屬《大驛路》計劃的一部 分,刻計劃是由總督赫爾曼.威廉.丹德爾斯(Herman Willem Daendels) 發起的,目的是將爪哇島的西端與最東部的海岸連接 起來。縱看拉登.薩爾的爪哇風景繪畫作品,藝術家似乎尤其著 迷沿梅加文登峽道展開的景觀。藝術家為這個場景創作過七幅不 同視角的畫作,由此可見他對那裡的風景瞭若指掌。
《梅加文登山下的郵站》
在1871 年繪製的風景畫《梅加文登山下的郵站》是第一個版本。 拉登.薩爾在這幅畫描繪了梅加文登山下的郵站和咖啡館。在郵 站裏,上行的馬車必須拴上水牛,因為馬匹的力量不足以克服如 此陡峭的峽道。在那間名為Ma Mina 的咖啡館裡,旅人可以享 用茶點,也許還有額外的服務 — 正如一位荷蘭旅人寫道:「在梅 加文登的山腳,你會發現這間著名的咖啡館Ma Mina;沿途的旅 人都很清楚它為何以此命名。」在路邊小屋前,我們可以看到兩 個本地搬運工和一個可能是咖啡館員工的女人。畫作還記錄了峽 道上其他活動:一個巽他族男子走在梅加文登峽道上,而另一個 荷蘭人則被扛上或騎在一匹漂亮的馬兒上。
拉登.薩爾漫不經心地展示了殖民地的現實,並將一幅單純的風 景畫變成了一道政治聲明:走路的和騎馬的途人之間的差異。在 這幅繪畫作品中,拉登.薩爾還展示了他非凡的技藝,描繪了峽 道最具挑戰性的一段,道路往上攀,然後向右轉,最後消失於觀 者的視野。然而,這些並不是拉登.薩爾畫作的焦點,而是構圖 中出現的兩棵參天大樹:一棵樹位於畫作的左緣,另一棵則位於 小屋之後。其中一棵受了傷的樹,奄奄一息地佇立在空地旁,人 為的痕跡清晰可見。構圖正中的另一棵樹則完全相反,既強壯又 活潑,被一片未受破壞的森林簇擁。大樹在夕陽的灑照下閃閃生 輝。這些大樹並非「大自然的轉抄本」,也非拉登.薩爾或許曾 見過某棵大樹的模仿再現,而是崇高這個概念的藝術表現。正如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所言,崇高靈魂的圍幕上大 自然的倒影,所見即所感。拉登.薩爾的《梅加文登山下的郵站》 是和平與安寧的象徵,具有近乎宗教的特質;拉登.薩爾不僅讚 頌大自然,還賦予大自然形而上的意義和力量。就風格而言,拉 登.薩爾遵循德國浪漫主義的傳統,也許還包含一些爪哇哲學的 基本原則。在1869 年,當畫作繪製完畢時,拉登.薩爾不公、 無理地被逮捕,令他本人也非常震驚。可以肯定地說,這幅畫是 拉登.薩爾渴望和平與安寧的生活的個人反思。
毫無疑問,《梅加文登山下的郵站》是拉登.薩爾其中一幅大型 風景畫作,此畫基於三個重大理由而再三創作。作品的第二個版 本繪於1876 年,作為禮物送給畫家的貴族朋友恩斯特二世( 薩 克森- 科堡- 哥達公爵),也就是維多利亞女王的表親和姐夫。在 1979 年繪製的第三個版本極有可能送贈予總督J.W..範.蘭斯伯 格。這兩部作品現在分別收藏在科堡的埃倫城堡博物館和印尼著 名私人博物館馬來世界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這印證了拉登.薩爾 對這個主題的看法,更見證了藝術家無與倫比的藝術成就。
佳士得感謝《拉登.薩爾:印尼繪畫藝術的開端》作者沃納.克 勞斯博士(Dr. Werner Kraus) 撰寫此拍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