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E SEUNDJA (KOREA, 1918-2009)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李聖子 (韓國,1918-2009)

小孩的晚上

細節
李聖子
李聖子 (韓國,1918-2009)
小孩的晚上
油彩 畫布
129.7 x 161.7 cm. (51 1/8 x 63 5/8 in.)
1962年作
款識 : SEUNDJA RHEE 62 (右下); La soirée des enfants (畫布框架)
來源
法國 私人收藏 (現藏者直接購自藝術家)

拍品專文

「李聖子的作品以神奇的色彩繪出簡單的形狀,將紮實的構圖 與溫和敏銳的情感並置一起。」

- 雷蒙.納桑塔

「畫家調色板上的色彩喚起雙重的效果:純粹由絢麗顏色帶來的視覺觸感,如同我們進食佳餚時的愉快感覺。然而, 這種感覺可以更深入,讓心靈或『內心共鳴』,為之動容。」

- 瓦西里.康丁斯基

「有些藝術家、音樂家、畫家費煞苦心地創作,但對另一些人 來說,他們的作品卻為生活帶來平衡與和諧。李聖子顯然是後 者:她從不怕艱辛,永遠懷著愉快歡欣的心情及優雅的姿態, 時常感到滿足。而她這種特質,在她的畫作中呈現出來。」 此作品的現藏家C 先生非常仰慕李聖子的作品,每當憶起她, 都總是讚不絕口。他們於六十年代認識,在李聖子離世前,兩 人一直都是好友。他致力在法國和全球推廣李聖子的作品和事 業。他有幸陪伴她一同探索藝術,從而對她的作品有深刻的理 解。C 先生直接從藝術家手中購得《小孩的晚上》( 拍品編號 26),並一直珍藏至今。此畫作於1962 年,是李聖子自60 年 代以來的精萃之作,逐層累積的顏色迅速塑造成線條、三角形 和圓形,以展現自然的力量。

大自然與色彩─ ─ 個人情感的依歸

李聖子是50 年代初首位踏足巴黎的韓國藝術家。背負著韓 戰、家庭問題的包袱,她迫於無奈與三個兒子分別。她在巴黎 的第一年可說是成就其藝術生涯的關鍵時期,在此之前她並沒 有接受過正統的藝術培訓,但她的藝術天分卻很快受到賞識, 並獲鼓勵入讀蒙帕納斯的大茅舍藝術學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在著名「巴黎畫派」藝術家的薰陶下, 她迅速地學習及建立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亨利.戈茲在大茅舍 藝術學院任教期間,李聖子曾任其助手,並在他的指導下開始 接觸到抒情抽象的畫風,從而創造了她的第一個具象畫作,並 在其後再創作出抽象的作品。

有別於其他當時在巴黎求學的韓國藝術家,李聖子並沒有在亞 洲學習過藝術,因此東方主義和西方表達方式長久以來的衝 突,並沒有影響到她。她自由地探索內心世界,從而發掘她所 珍視的主題:顏色和大自然。李聖子不斷透過其創作探索皮爾. 波納爾和索尼婭.德勞內的作品所賦予她色彩的力量。作品中 純色和彩色之間的平衡,揭示了她的情感和個性。她的生活和 信念與大自然互相並存,而這一點同樣無處不顯現她的作品之 中。她小時候曾與母親遊歴韓國山區,自始她便與地球和自然 元素結下不解之緣。這種與大自然的聯繫自然而然地促使她透 過不同的媒體來探索藝術的表達形式,特別是木版畫 。

回顧李聖子的藝術發展之路,毫無疑問她的作品可分為不同的 主題和風格時期。她一直努力地不斷演進,並沒有因聲名日增 而就此滿足,而是繼續探索與心靈有共鳴的主題。她的主題從 塵世開始,逐漸向宇宙攀登。

女人與地球: 藝術家的呈現

1960 年代創作的《女人和地球》系列描繪出她的母性和女性 特質與自然的密切關係。「地球和女人都象徵生命的起源,為 了展示兩者之間的伙伴關係,我使用簡單的幾何符號:三角形、 正方形、圓形及直線,這些普世皆通的符號超越了地域與時 間。」﹣李聖子
藝術家在兒子小時候便遠赴法國,縱然天各一方,這種骨肉分 離依然令她渴望表達母愛,而對她來說,繪畫本身就像撫養她 的孩子一樣。《小孩的晚上》不僅是作品標題,還有畫布上呈 現的筆觸,都呈現了這個時期的風格。無數快筆而成的彩色筆 觸形成層次豐富的構圖,而用木枝刺在畫布上而非用畫筆繪 畫,又創造出空間的效果。在整個畫面中,飽滿的藍色、紅色 和橙黃色調形成對比鮮明的編織紋理,並以幾何形狀包括圓 形、半圓形及三角形作襯托。色彩精細的平衡和深度令人想起 弗朗齊歇克.庫普卡的作品,通過色彩的運用表達律動和力量, 是20 世紀上旬別具象徵性的表達形式。正如農夫每日細心耕 作後,留下一道犁溝,藝術家在《小孩的晚上》讓觀者有機會 目睹宇宙的建造,強而有力的筆觸逐層由地面累積,層層揭示 她那女性和母性的情感。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