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和正劇比起來,我更喜歡鄉間滑稽劇。」
黃土揚沙中,荊棘灌木間,幾隻雙峰駱駝遠近參差地悠閒散落著。畫面中心的那一頭駱駝側身站立,背上馱著一位身著綠衣的人,場面很是莊嚴。乍一看,沙土、駱駝的異域風情元素往往讓人聯想起中東或者北非的日常景觀,或者法國藝術家安德烈·包尚(André Bauchant)質感拙樸的畫作。但若觀者仔細察看,則會意識到這是一幅純正的中國風景。綠衣人是解放軍,而“隱藏”在黃色植被保護色當中的,則是一群身著雜技服的老百姓,他們疊著羅漢、腳頂著白瓷杯子或者一捧香蕉,用這種極富中國鄉土特色又有些滑稽的方式歡迎中國解放軍的到來。
這幅作品是藝術家段建宇創作於2014年的油畫《萬水千山總是情 第一號》。段建宇1970年出生於河南省,199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自1999年以來,她的作品反復出現在各種海內外的重要展覽中,包括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2003)、奧地利格拉茨藝術館「中國歡迎你——慾望,鬥爭,新身份」 (2007)、上海外灘美術館個展「醍醐:段建宇、胡曉媛雙個展」(2013)、四方當代美術館「絕對收藏指南」(2015)等等。2017年,段建宇入選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計劃」,並於次年參展該館展覽「單手拍掌」(2018),其作品隨後被列入美術館館藏。
作為一位同時進行文字和繪畫創作的藝術家,段建宇畫作中的敘事性和文本性顯得尤為突出。她的繪畫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題材,並刻意運用對比誇張的色彩和平實的筆觸進行繪畫,將現實題材與超現實場景相結合,用風趣的、遊魂似的方式轉喻社會與人性相關的普世話題。可以說,段建宇是目前中國本土當代藝術家中最富影響力的女性藝術家之一,然而,不同於其他許多同時代女藝術家的是,段建宇的作品並不攜帶任何女性化的“弱勢”痕跡,甚至可以說,其作品的性別特徵是不強的,你很難從畫面和題材上判斷藝術家的性別。
實際上,從作品名稱《萬水千山總是情》便可看出,這是一幅常見的以老百姓向解放軍送溫暖为題材的作品。然而,藝術家不僅一反所謂現實主義的常見藝術處理方式,而且在其油畫中將中國鄉土形像用詼諧甚至略帶荒誕的方式表現出來,好似素人繪畫一般,用「質樸」的筆觸建立起獨屬於她本人的、充滿文學性和想像力的藝術語言。解放軍、鄉民、動物、村莊等中國當代畫作中的傳統元素元素頻繁地出現在段建宇的畫作中,但經由她刻意不太完美的線條處理,造就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和藝術家關懷的古拙場景,而觀者亦隨即陷入藝術家編織的浪漫夢境。
在一次訪談中,段建宇對自己刻意為之的「天真」畫法做出了解釋:「我對民間和業餘畫家、門外漢畫家的作品感興趣,他們身上有一種原始的、天然的、沒經過訓練的特別能打動人的東西(我始終對天真有偏好)。我也希望作品能吸取到他們的一些能量。」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法國畫家亨利·盧梭,他也正是所謂「素樸藝術」(Naïve art)的代表。盧梭常被認為是缺乏繪畫技巧的藝術家,事實是,他於1880年起先後師從菲利克斯·奧古斯特·克萊門特和著名的古典派歷史畫畫家讓-里奧·傑洛姆,而其日後的「天真」(naïveté)畫風是盧梭經過頑強的不斷練習得來的獨特風格,儘管他從未承認,但盧梭被認為是20世紀一眾歐洲畫家對學院派繪畫作出反叛的這一潮流的縮影。
相類似地,段建宇亦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對19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繪畫當中符號化的社會學敘事方式作出有意識地反叛的代表人物。她的技巧精湛,卻選擇用素人般古樸天真的筆觸及鮮亮的用色,配合以扭曲的透視和比例關係,成功地讓人體味到一種意味深長的荒誕和舉重若輕的詼諧。各種矛盾與不協調皆讓路給最強烈亦微妙的抒情,也體現出藝術家非凡的想像力。
黃土揚沙中,荊棘灌木間,幾隻雙峰駱駝遠近參差地悠閒散落著。畫面中心的那一頭駱駝側身站立,背上馱著一位身著綠衣的人,場面很是莊嚴。乍一看,沙土、駱駝的異域風情元素往往讓人聯想起中東或者北非的日常景觀,或者法國藝術家安德烈·包尚(André Bauchant)質感拙樸的畫作。但若觀者仔細察看,則會意識到這是一幅純正的中國風景。綠衣人是解放軍,而“隱藏”在黃色植被保護色當中的,則是一群身著雜技服的老百姓,他們疊著羅漢、腳頂著白瓷杯子或者一捧香蕉,用這種極富中國鄉土特色又有些滑稽的方式歡迎中國解放軍的到來。
這幅作品是藝術家段建宇創作於2014年的油畫《萬水千山總是情 第一號》。段建宇1970年出生於河南省,199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自1999年以來,她的作品反復出現在各種海內外的重要展覽中,包括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2003)、奧地利格拉茨藝術館「中國歡迎你——慾望,鬥爭,新身份」 (2007)、上海外灘美術館個展「醍醐:段建宇、胡曉媛雙個展」(2013)、四方當代美術館「絕對收藏指南」(2015)等等。2017年,段建宇入選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計劃」,並於次年參展該館展覽「單手拍掌」(2018),其作品隨後被列入美術館館藏。
作為一位同時進行文字和繪畫創作的藝術家,段建宇畫作中的敘事性和文本性顯得尤為突出。她的繪畫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題材,並刻意運用對比誇張的色彩和平實的筆觸進行繪畫,將現實題材與超現實場景相結合,用風趣的、遊魂似的方式轉喻社會與人性相關的普世話題。可以說,段建宇是目前中國本土當代藝術家中最富影響力的女性藝術家之一,然而,不同於其他許多同時代女藝術家的是,段建宇的作品並不攜帶任何女性化的“弱勢”痕跡,甚至可以說,其作品的性別特徵是不強的,你很難從畫面和題材上判斷藝術家的性別。
實際上,從作品名稱《萬水千山總是情》便可看出,這是一幅常見的以老百姓向解放軍送溫暖为題材的作品。然而,藝術家不僅一反所謂現實主義的常見藝術處理方式,而且在其油畫中將中國鄉土形像用詼諧甚至略帶荒誕的方式表現出來,好似素人繪畫一般,用「質樸」的筆觸建立起獨屬於她本人的、充滿文學性和想像力的藝術語言。解放軍、鄉民、動物、村莊等中國當代畫作中的傳統元素元素頻繁地出現在段建宇的畫作中,但經由她刻意不太完美的線條處理,造就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和藝術家關懷的古拙場景,而觀者亦隨即陷入藝術家編織的浪漫夢境。
在一次訪談中,段建宇對自己刻意為之的「天真」畫法做出了解釋:「我對民間和業餘畫家、門外漢畫家的作品感興趣,他們身上有一種原始的、天然的、沒經過訓練的特別能打動人的東西(我始終對天真有偏好)。我也希望作品能吸取到他們的一些能量。」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法國畫家亨利·盧梭,他也正是所謂「素樸藝術」(Naïve art)的代表。盧梭常被認為是缺乏繪畫技巧的藝術家,事實是,他於1880年起先後師從菲利克斯·奧古斯特·克萊門特和著名的古典派歷史畫畫家讓-里奧·傑洛姆,而其日後的「天真」(naïveté)畫風是盧梭經過頑強的不斷練習得來的獨特風格,儘管他從未承認,但盧梭被認為是20世紀一眾歐洲畫家對學院派繪畫作出反叛的這一潮流的縮影。
相類似地,段建宇亦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對19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繪畫當中符號化的社會學敘事方式作出有意識地反叛的代表人物。她的技巧精湛,卻選擇用素人般古樸天真的筆觸及鮮亮的用色,配合以扭曲的透視和比例關係,成功地讓人體味到一種意味深長的荒誕和舉重若輕的詼諧。各種矛盾與不協調皆讓路給最強烈亦微妙的抒情,也體現出藝術家非凡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