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想飛的慾望,從祖先那時起就深植在我們的基因中了。他們在史前時代必須歷盡千辛萬苦,行經人跡罕至的地區,羨慕地看著空中自在翱翔的鳥兒,不被任何障礙所困,展翅在無盡的穹蒼。」-- 偉伯.萊特
在最早意識到將我們這個時代的電子科技作為重要藝術媒介的價值及需求的 藝術家之中,白南準無疑是最多才多藝和最多產的。白南準的大膽表現和對 實驗的全心投入,引領著當代藝術走上更前衛的道路,包括其媒體作為最重 要的主體之一,他的作品以巨大的廣度及深度著稱。1960 年代早期,他改 造了電視機,1970 年代創作了突破性的的錄影帶和多媒體裝置,1980 年代 滑稽的視頻機器人和1990 至2000 年代以電腦技術為基礎的視頻,白南準 通過以「激流派」為主的表現,將錄像科技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為錄像藝術 史作出了重大貢獻,是公認真正的先驅者。
《萊特兄弟》這件作品,精準地展示了白南準整個藝術生涯的核心思想:只要科技能以人性的方式促進文明的進步,它就能完美地與藝術結合,使人類文化更豐富精彩。這一電視螢幕系列,透過活潑的變形技巧,成為了一架飛機;更準確地說,它幻化成萊特兄弟所發明的第一架飛機。白南準對科技的鑑賞和熱忱,與萊特兄弟對於人類能翱翔天邊的投入,可謂不相上下。這兩位「科技」先驅,均對活動的系統有深入的了解,也熟知邏輯自有限制,因此更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此作品透過遊戲般的自由創作,將一般人對電視的認知區分成單一獨立的箱子;而白南準也真的「跳出框框來思考」,造就了他獨特的創作利基,使用新穎媒體科技作為工具,讓想像、現實與荒誕合成為一個炫奇的作品。
這位韓裔美籍藝術家對工業發明充滿好奇,也因此深入探究萊特兄弟所使用 的媒材,使其展現成一架復古飛機的樣式。這座以中古電視組成的作品,《萊 特兄弟》的標題使其散發著懷舊和歷史的氛圍。白南準使用了經典木箱式電 視和單車輪,忠實地模仿了1903 年萊特飛機一號所使用的材料。萊特兄弟 使用了輪子和雲杉這類多油長青松木,建構出這架新穎的機型。萊特兄弟的 靈感,其實來自一輛單車,而單車也是他們飛機雛型的核心裝置。他們相信: 飛機這種不穩定的運載工具,可以透過練習來控制和平衡。而上述的想法, 或許也呼應了藝術家一開始決定以科技來表現新穎動力藝術的理念。他持續 嘗試控制並平衡電影的傳輸,成功地融合並調節信號波輸送,播放出符合他 美學喜好的作品:一連串明亮又持續波動的影像。白南準在解譯影像的同時 也展現了自己的博學實踐精神,將只是影像放映器材的電視,進化成探索形 象的無限空間。
美國著名的媒體理論家約書亞.梅若維茲說道:「在父母們放手讓孩子自己過街之前,電視就已帶著孩子遊走全世界。」這句話證實電視是個消融孩子與大人之間、男與女之間障礙的功臣;它甚至能讓有權有勢者顯得更人性化,更能使居高位者名聲掃地。白南準深深體會到電視改變人類社會的能力;而他透過創作,重新定位萊特兄弟的發明,讓自己這份理解更理念化。飛機在此象徵一種重要的文化推手,使語言和想法等資訊交換的可能性更為寬廣。飛機的進步發展,也讓各國之間的互動交流更為方便;而電視的普及,也創造了新的社會型態。這兩種發明都促進了文化的興起、開展新的認知經驗,助長進步與探索的欲望,由此反應了人類心靈對突破與進展的渴求。
白南準讓人最為熟知的作品或許正是像《萊特兄弟》這樣的錄像雕塑,但其實他從1977 年開始在第六屆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就嘗試應用衛星科技。該次 展覽中,他和約瑟夫.波伊斯、道格拉斯.戴維斯三人聯手進行衛星直播, 這些實驗也是應用時代新科技的重要嘗試。1980 年代,他的國際衛星直播 節目包括「早晨! 奧維爾先生」,「再見吉普林」和「環抱世界」,是全球 性的視頻裝置藝術,把完全迴異的空間、背景與時間連結在一起。白南準的 作品把藝術世界和媒體、流行文化和前衛風格、科技與哲學相結合,與一種 無禮的幽默和破壞性的聰慧,影響了當代的藝術、錄像和電視。儘管1996 年不幸中風,白南準仍然繼續創作新的媒體藝術,例如雷射光和電腦。他在 2000 年2 月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名為「白南準的世界」的最後一次回顧性 展覽上,發表了努力研究出的新媒體,宣佈藝術進入新紀元。這個壯觀的回 顧展見證了白南準在現代藝術史上寫下了新的一頁,在藝術界意義重大,也 是前無古人之舉。因此,他影響了後代的藝術家,鼓勵他們以非傳統而充滿 表現力的媒體去介紹和演繹他們對現代社會的夢想,並開拓更廣闊的藝術空 間。白南準的作品以它們的獨特性和豐富的文化含意深化了亞洲藝術的藝術 內容;而以媒體藝術和整體現代藝術來說,他也探究了國際性和關懷人性的 議題,正是此點令白南準能成為20 世紀少數真正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偉大藝 術家。
在最早意識到將我們這個時代的電子科技作為重要藝術媒介的價值及需求的 藝術家之中,白南準無疑是最多才多藝和最多產的。白南準的大膽表現和對 實驗的全心投入,引領著當代藝術走上更前衛的道路,包括其媒體作為最重 要的主體之一,他的作品以巨大的廣度及深度著稱。1960 年代早期,他改 造了電視機,1970 年代創作了突破性的的錄影帶和多媒體裝置,1980 年代 滑稽的視頻機器人和1990 至2000 年代以電腦技術為基礎的視頻,白南準 通過以「激流派」為主的表現,將錄像科技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為錄像藝術 史作出了重大貢獻,是公認真正的先驅者。
《萊特兄弟》這件作品,精準地展示了白南準整個藝術生涯的核心思想:只要科技能以人性的方式促進文明的進步,它就能完美地與藝術結合,使人類文化更豐富精彩。這一電視螢幕系列,透過活潑的變形技巧,成為了一架飛機;更準確地說,它幻化成萊特兄弟所發明的第一架飛機。白南準對科技的鑑賞和熱忱,與萊特兄弟對於人類能翱翔天邊的投入,可謂不相上下。這兩位「科技」先驅,均對活動的系統有深入的了解,也熟知邏輯自有限制,因此更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此作品透過遊戲般的自由創作,將一般人對電視的認知區分成單一獨立的箱子;而白南準也真的「跳出框框來思考」,造就了他獨特的創作利基,使用新穎媒體科技作為工具,讓想像、現實與荒誕合成為一個炫奇的作品。
這位韓裔美籍藝術家對工業發明充滿好奇,也因此深入探究萊特兄弟所使用 的媒材,使其展現成一架復古飛機的樣式。這座以中古電視組成的作品,《萊 特兄弟》的標題使其散發著懷舊和歷史的氛圍。白南準使用了經典木箱式電 視和單車輪,忠實地模仿了1903 年萊特飛機一號所使用的材料。萊特兄弟 使用了輪子和雲杉這類多油長青松木,建構出這架新穎的機型。萊特兄弟的 靈感,其實來自一輛單車,而單車也是他們飛機雛型的核心裝置。他們相信: 飛機這種不穩定的運載工具,可以透過練習來控制和平衡。而上述的想法, 或許也呼應了藝術家一開始決定以科技來表現新穎動力藝術的理念。他持續 嘗試控制並平衡電影的傳輸,成功地融合並調節信號波輸送,播放出符合他 美學喜好的作品:一連串明亮又持續波動的影像。白南準在解譯影像的同時 也展現了自己的博學實踐精神,將只是影像放映器材的電視,進化成探索形 象的無限空間。
美國著名的媒體理論家約書亞.梅若維茲說道:「在父母們放手讓孩子自己過街之前,電視就已帶著孩子遊走全世界。」這句話證實電視是個消融孩子與大人之間、男與女之間障礙的功臣;它甚至能讓有權有勢者顯得更人性化,更能使居高位者名聲掃地。白南準深深體會到電視改變人類社會的能力;而他透過創作,重新定位萊特兄弟的發明,讓自己這份理解更理念化。飛機在此象徵一種重要的文化推手,使語言和想法等資訊交換的可能性更為寬廣。飛機的進步發展,也讓各國之間的互動交流更為方便;而電視的普及,也創造了新的社會型態。這兩種發明都促進了文化的興起、開展新的認知經驗,助長進步與探索的欲望,由此反應了人類心靈對突破與進展的渴求。
白南準讓人最為熟知的作品或許正是像《萊特兄弟》這樣的錄像雕塑,但其實他從1977 年開始在第六屆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就嘗試應用衛星科技。該次 展覽中,他和約瑟夫.波伊斯、道格拉斯.戴維斯三人聯手進行衛星直播, 這些實驗也是應用時代新科技的重要嘗試。1980 年代,他的國際衛星直播 節目包括「早晨! 奧維爾先生」,「再見吉普林」和「環抱世界」,是全球 性的視頻裝置藝術,把完全迴異的空間、背景與時間連結在一起。白南準的 作品把藝術世界和媒體、流行文化和前衛風格、科技與哲學相結合,與一種 無禮的幽默和破壞性的聰慧,影響了當代的藝術、錄像和電視。儘管1996 年不幸中風,白南準仍然繼續創作新的媒體藝術,例如雷射光和電腦。他在 2000 年2 月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名為「白南準的世界」的最後一次回顧性 展覽上,發表了努力研究出的新媒體,宣佈藝術進入新紀元。這個壯觀的回 顧展見證了白南準在現代藝術史上寫下了新的一頁,在藝術界意義重大,也 是前無古人之舉。因此,他影響了後代的藝術家,鼓勵他們以非傳統而充滿 表現力的媒體去介紹和演繹他們對現代社會的夢想,並開拓更廣闊的藝術空 間。白南準的作品以它們的獨特性和豐富的文化含意深化了亞洲藝術的藝術 內容;而以媒體藝術和整體現代藝術來說,他也探究了國際性和關懷人性的 議題,正是此點令白南準能成為20 世紀少數真正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偉大藝 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