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ANG CHE (ZHUANG ZHE, B. 1934)
CHUANG CHE (ZHUANG ZHE, B. 1934)
CHUANG CHE (ZHUANG ZHE, B. 1934)
2 更多
美國重要私人收藏
莊喆 (1934年生)

88-35

細節
CHUANG CHE
莊喆 (1934年生)
88-35
油彩 綜合媒材 畫布 (二聯作)
left: 133.8 x 179.2 cm. (52 5/8 x 70 1/2 in.)
right: 133.5 x 179 cm. (52 1/2 x 70 1/2 in.)
overall: 133.8 x 358.2 cm. (52 5/8 x 141 in.)
1988年作
款識:莊喆 88(左聯左中);88-35 (diptych)(左聯畫背);88-35(右聯畫背)
來源
美國 芝加哥 De Graaf Fine Art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榮譽呈獻

Shanshan Wei
Shanshan Wei

拍品專文

「『抽象』對我是一種精神的探險的藝術,是一種『劇』,它絕對有動感,使我滿足了對外界的反應、感受。我的畫不是靜靜的。基本上它出於動、衝突、力。」-摘自《莊喆回顧展 鴻濛與酣暢》台北市立美術館 第16 頁

莊喆1934 年生於北京。父親莊嚴是著名書法家,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自小耳濡目染,莊喆對傳統書法及繪畫可謂瞭若指掌,並對創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求學期間受朱德群的指導,展開了他一生對抽象藝術的追求。畢業後他加入了五月畫會,成為重要成員;在60 年代遊歐數國後,莊喆於1973 年起正式移居美國,潛心創作至今。

莊喆曾表示:「所謂耳濡目染,書法的運筆及其字體變化,已成為我的藝術細胞的一部分。我的想法是把書法的原始性召回,運用行草的運筆重現山川萬物,豈不更是豐富?」莊喆將中國傳統書法的神髓,自然的滲入了西方的油畫創作,於是中西渾融,自創一格。他並且說:「抽象藝術于我,是一場永無止盡的精神探險。」可知他的抽象山水其實源自於外觀自然進而走向形神之境,是藝術家內省與頓悟的展現。莊喆將中國書法行草筆勢的剛柔、疏密、陰陽、濃淡、枯潤等筆法交互運用,將其心中的各種風景,凝聚於畫布之上,鋪陳出天地間的無限張力。他以書法的線形結構入畫,運筆虛靈轉潤間顯現出昂揚之氣;筆觸抑揚頓挫間伴隨色彩婉轉。此外,他也經常表現顏料自然的滴流、波濺與滲透,伴隨畫面疏密深遠的律動,在渾沌與飛揚之中另闢蹊徑。

完成於1988 年的《88-35》,是莊喆少見的大尺幅雙聯巨作。可以想見藝術家在這樣的巨幅作品中,極欲展現的是一種集大成且創作能量巔峰的自信狀態,是80 年代末的重要力作。畫面中以多彩疾走的筆觸,水墨般流暢地堆疊出畫面結構,並以行草書寫的厚重墨色,斜切入內營造張力。筆墨之間有說不出的恢弘氣勢,用色奔放,雄渾中又不失婉約,充滿東方詩意的氣質。透過潜移默化地將傳統美學毫無窒礙地植根於西方藝術當中,莊喆讓觀者領悟到人與混沌之間永恆的互動與撞擊。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