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AO CHIN (XIAO QIN, B. 1935)
歐洲重要私人收藏
蕭勤 (1935年生)

藍色與紅色的震動

細節
蕭勤
蕭勤 (1935年生)
藍色與紅色的震動
壓克力 畫布
86 x 147 cm. (33 7/8 x 57 7/8 in.)
1966年作
款識:Hsiao 勤 1966 “Vibration in blue & red” Hsiao Chin New York (畫背)
來源
歐洲 私人收藏

榮譽呈獻

Shanshan Wei
Shanshan Wei

拍品專文

「對我來說,作畫這件事的第一重要性,並非『作畫』,而是透過作畫來對自己的人生始源的探討,人生經歷的記錄及感受,和人生展望的發揮。」
- 蕭勤


《藍色與紅色的震動》創作於1966 年,是年可說是蕭勤藝術創作、人生旅途的轉捩點——「龐圖國際藝術運動」圓滿降下帷幕,藝術家動身旅居紐約在即——作品見證藝術家揉合東西文化,以繪畫探索宇宙原始力量。

蕭勤1959 年移居米蘭,與空間派創辦人封塔那、「零」藝社大師卡司代拉尼、行動繪畫大將克萊因等等藝術家結為摯友,迅速融入歐洲前衛藝術圈子,在百家爭鳴的藝術土壤建立自己的觀點,為日後領航「太陽」國際運動、國際「炁」藝術運動打下基礎。蕭勤於1961-1966 年期間與義大利畫家卡爾德拉拉、日本雕塑家吾妻兼治郎、李元佳等等領軍「龐圖運動」,以米蘭為基地,築起東西方跨文化交流。短短五年內,「龐圖運動」發起人共舉辦了十三場展覽,藉靜觀藝術去了解「無限」中之「有限」條件,擴充東西方抽象藝術的發展脈絡,此運動在戰後世界藝術史應記一功。

蕭勤放眼全球抽象藝術發展同時,一直紮根東方精神泉源。1950 年代起研究老莊道家學說,創作出充滿禪意的「道」系列。他從1962 年開始研究西藏密宗及印度心靈哲學壇城宗教畫,影響到他1963-1965 年創作「太陽系列」,象徵精神震動、能量擴張的表現。六十年代以降,普普藝術、極簡主義、抽象表現主義在歐美大行其道。蕭勤沒有隨波逐流,反倒在旅居紐約這新環境下開展1966-1974 年的「硬邊系列」,追求「入定」的境界,以東方的純直覺降低情緒介入藝術,可見他極其自覺要創建獨樹一幟的藝術語彙,成就大師之路。《藍色與紅色的震動》作於1966 年,是「太陽系列」及「硬邊系列」之間的過渡期,因創作年份短暫,市場上數量稀少。作品既有太陽壇城式眼瞳虹膜般的主題,又有普普藝術的用色傾向、極簡主義的幾何構圖,涵蓋蕭勤六十年代極具標誌性的視覺元素。

一片混沌沉寂的靛藍下,鮮艷橘橙「之」字狀平行波紋從天而降貫穿整個畫面,勢不可擋有如閃電,力量的爆發頃刻充滿觀者眼球。然而,佇立瞻望畫作片刻,又會感受到「之」狀波紋所產生的一種律動性,彷彿有一種力量持穩地從上而下流動,迴環不息,營造出一種獨特的靜觀經驗。這種美感經驗與蕭勤對宇宙萬物的理解相輔相成,探索人類如何在短暫的生命嘗試了解永恆的意義、宇宙的界限。《藍色與紅色的震動》昇華了藝術家胸懷沆茫的氣量,藉顏料、畫布、點、線、面收攝大地鴻濛之勢,邀請觀者開啟一場省觀澄思的旅程。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