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NANDO ZÓBEL (1924-1984)
重要歐洲私人收藏
費南度‧索維爾 (1924-1984)

米拉弗洛雷斯

細節
費南度‧索維爾
費南度‧索維爾 (1924-1984)
米拉弗洛雷斯
油彩 畫布
51 x 71 cm. (20 1/8 x 28 in.)
1961年作
款識︰藝術家簽名 (右下); 藝術家花押 446 MIRAFLORES Oct/61 (畫背)
來源
西班牙 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收藏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Senior Vice President, Deputy Head of Department

拍品專文

「我慢慢意識到,我對色彩的使用變得毫無意義。色彩的功能似乎僅僅只是用來裝飾。只要兩種顏色之間產生一點共振, 它們似乎就可以起作用。我相信在藝術中,一個具象物體要麼是必要的,要麼是多餘的。從那時起,我便開始減少使用大 量色彩,到最後我就只在白色背景上畫上黑色線條。」 – 費爾南多.索維爾

佳士得榮幸在本次拍賣中向藏家呈現《米拉弗洛雷斯》(西班牙語字面翻譯為「賞花」「看花」或「花景」)一作。這件油畫在視覺上與畫家的西班牙根源相呼應,在畫作的有限空間中呈現出黑白線條的纏繞交織,爆發出巨大能量,使畫作綻放為極具標誌性的圖畫風景。本件拍品屬於索維爾備受贊譽的「黑色系列」(Serie Negra),標誌著藝術家從他更偏實驗性的「情感流露與即興表演系列」(Saeta)(1957-1959)逐漸過渡至更為成熟的抽象時期。黑色系列無疑是自然、自發並極富動感的,索維爾在這一系列中專注於單色效果,黑與白的漸變轉換在構圖中至關重要。這也反映出藝術家個人藝術哲學的昇華,他開始從自然景觀、季節變化及動植物中吸納更多靈感。索維爾不斷創新、時刻保持創作的活力,贏得了國際認可。直至今日,他的作品依然在世界範圍內飽受贊譽——在2017 年威尼斯雙年展上,菲律賓阿亞拉博物館為他策劃了題為《Contrapuntos(可譯為對歌,西班牙語原意指同時包含多種旋律的、一種多為即興的音樂形式)》的回顧展,進一步鞏固了他作為當時抽象派藝術家中的先驅地位。

索維爾獨特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對他的藝術生涯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1924 年,他出生於菲律賓馬尼拉,起初學醫的他最終離開了菲律賓,前往哈佛大學攻讀歷史和文學。在波士頓流派藝術家們的包圍和影響下,那時的他儘管沒有經過任何正式訓練,但也出於興趣拿起畫筆開始創作。對藝術這般強烈的熱愛和好奇心,讓他逐漸對各種事物產生了興趣,並成為他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主題。而其中之一便是他對東方藝術的迷戀與欣賞。為了更深層次探索這個自己熱衷卻並不熟悉的領域,索維爾不僅參與了菲律賓卡拉塔根半島的一系列中國文物考古發掘,而且還報名了東方書法課程,以期掌握中國傳統書法和日本墨跡繪畫的手法。在受到書法這種嚴謹均衡的藝術結構的啓發下,他更求精進並汲取了書法的美學精華,將其轉變為自己視覺語言中的基本結構。索維爾將注射器注滿顏料以施展他以書法為模型的長線條,這種創新的使用工具,使他能夠展現出極高的圖形細節與精度。通過在黑白分明的空間中呈現簡單有力的書法線條,藝術家在畫布上創造了方向與動感。構圖在黑與白的鮮明對照中彰顯神韻,而行雲流水的筆觸更是喚起了作品中所蘊藏在蜿蜒線條之間的靈魂對話。

抽象藝術可以被視為最純粹直接的表達形式之一。通過抽象,索貝爾找到了分享自己情感與記憶的出口,尤其在國外的孤寂時光更是他的人生慰藉。在這期間,他親眼見證了整個歐洲和美國各種藝術運動的興盛。在探尋美國抽象風格這一令人興奮的新浪潮中,他被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弗朗茲.克萊恩(Franz Kline)的作品所深深吸引,兩位藝術家都倡導混沌和控制完美和諧地共存,同時又在畫布上展現出極強烈的衝勁和表現力。值得一提的是,索維爾參觀了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為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舉行的展覽,這對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藝術影響。羅斯科氣勢磅礡的色彩讓索維爾一見傾心、備受鼓舞,促使他進一步追求抽象藝術的潛力。本件拍品中,佐貝爾的構圖也可以從斐波那契數列這一概念中尋求解讀。通過在《米拉弗洛雷斯》中置入「三分法則」,繪畫的焦點移至側面而不是居中,於是在畫布上形成流動感,讓其蓬勃發展為有機自然的形態。這樣的抽象探尋,無疑得到了觀者在視覺與美學上的廣泛認可。

《米拉弗洛雷斯》一作映現了索維爾優雅和諧的線條與構圖,是對記憶與情感的豐盈表達,而這二者正是他創作的主要靈感來源。費爾南多·索維爾的藝術遺產仍然受到亞洲藝術界的欣賞與尊崇,同時藝術家的卓越貢獻也在他生活過的菲律賓與西班牙昆卡屹立不倒。

更多來自 現代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