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las Party (b.1980)
Nicolas Party (b.1980)
Nicolas Party (b.1980)
3 更多
重要私人收藏
尼古拉斯·帕蒂(1980年生)

靜物

細節
尼古拉斯·帕蒂
尼古拉斯·帕蒂(1980年生)
靜物
粉彩 畫布
66 7/8 x 70 7/8 in. (170 x 180 cm.)
2015年作
來源
格拉斯哥 The Modern Institute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拍品專文

這幅縱寬跨度近兩米的作品《靜物》( 作於2015 年) 是尼古拉斯.帕蒂創作的一件攝人心魄的大尺幅巨作。他以色粉為媒介,精準敏銳地斟酌敷染,為傳統藝術題材重新注入明豔動人的生機。那些被他的魔法喚醒的陳舊正統的主題包括人物肖像、風景和景物:該作屬於後者。畫中六個帶柄的有機物件—包括三個貌似纖長的蠟燭狀的水果,兩個風格化的蘋果和一個飽滿扭曲的葫蘆—擺放在灰白色的平面上,與深巧克力色的背景相映成趣。光影下,它們在粉色、紫色、黃色、橙色、紅色與綠色的糖果色調中閃耀著迷人的雕塑感。帕蒂沒有參考實物、照片或是具體的圖像,而是從記憶中捕捉那些衝動的片段開始他的構思,將藝術史中與其心有靈犀的靈光一現— 從數百年前的虛空主義繪畫到喬治.莫蘭迪克制的靜物,乃至馬蒂斯作品中清晰、明豔的視覺刺激—編織成一個詼諧且極具個人風格的視覺語彙。他的作品不是描繪真實的世界,而是探索流派風格的構成要素,以及任何既有的藝術作品是如何存在於藝術史這一連續的統一體中。「如果你決定畫一個蘋果,你將和過去每一個曾畫過蘋果的人對話;這可是很多人。從另一幅畫的角度看一幅畫是非常本能而不自覺的。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在和我們已知的東西進行比較。我想這就是我們如何評估客觀事物與理念的方式:透過比較。我會用『對話』這個詞而非『瞭解』。」( 尼古拉斯.帕蒂,摘自麗塔.維克托賴利的文章《尼古拉斯.帕蒂的訪談》,《Spike》雜誌,第44 期,2015 年夏)

因色粉的特殊性質,帕蒂在創作中必須謹慎斟酌,將藝術史中不同流派的元素凝練成清晰直白的構圖。他沉浸於這種繪畫媒材帶來的觸覺上的愉悅,用手指摩挲粉狀顏料以塑造三維立體的浮雕效果。「我太愛色粉了。之所以選擇它們作為繪畫媒材,是因為我曾用油彩創作,當時我的主要問題是我會一直不停地在油畫上反覆修改。油彩可以讓你無休止地修改下去。而色粉恰恰相反,你可以一層一層地疊加上去,但是卻不能重新來過。這種媒材的本質更加直接。不會變乾也不會濕漉漉的,它能完全保持原本的狀態」( 尼古拉斯.帕蒂,摘自泰德.盧斯的文章《復興色粉語彙的藝術家尼古拉斯.帕蒂》,《文雅雜誌》,2019 年3 月17 日)。這種物質上的終結對於靜物來說尤為貼切:帕蒂將此理解為靜物題材的內在悖論,即在畫布上捕捉那些不能靜止的東西。「這就像是一堂人體寫生課,模特必須保持靜止,就像一尊希臘雕像……黏土或玻璃抑或是任何一種材料都總是在運動變化著,只是步調相異。如果端視一幅莫蘭迪的畫作,你可以看到一切都在運動著;那些瓶瓶罐罐也在慢慢變成別的東西。我想,『靜物』這個詞很好地體現了藝術試圖達到的終極目的:將兩個相反的概念融合為一個對象」( 尼古拉斯.帕蒂,摘自麗塔.維克托賴利的文章,如前所述)。《靜物》正是抓住了這種懸念與矛盾。帕蒂充分展現出豐厚的藝術史學素養,從「靜物」這一形而上的觀念中提煉出一個不朽且普世的圖像。它的形態既鮮活生動,又詭譎神秘;既讓人覺得依稀可辨,又是如此的全然超脫。

更多來自 ONE: 現當代全球聯合夜拍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