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yoi Kusama (b. 1929)
Yayoi Kusama (b. 1929)
Yayoi Kusama (b. 1929)
3 更多
On occasion, Christie's has a direct financial int… 顯示更多
草間彌生 (1929年生)

南瓜

細節
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 (1929年生)
南瓜
拼貼 壓克力 布 畫布
23 7/8 x 19 5/8 in. (60.6 x 50 cm.)
1981年作
款識︰Yayoi Kusama 1981 南瓜 (畫背)
來源
東京 富士電視台畫廊
私人收藏
首爾拍賣 香港 2018年3月29日 編號21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注意事項
On occasion, Christie's has a direct financial interest in lots consigned for sale which may include guaranteeing a minimum price or making an advance to the consignor that is secured solely by consigned property. This is such a lot. This indicates both in cases where Christie's holds the financial interest on its own, and in cases where Christie's has financed all or a part of such interest through a third party. Such third parties generally benefit financially if a guaranteed lot is sold successfully and may incur a loss if the sale is not successful.
更多詳情
此作品附有藝術家工作室所簽發之藝術品註冊卡

拍品專文

《南瓜》(作於1981 年),描繪了一顆高調耀眼的金色南瓜,在令人眼花繚亂的迷幻背景襯托下,呈現出對草間彌生幻覺世界的深層次寫照。該作以亮紅色波爾卡圓點鑲邊,盈漫流暢且極具標誌性的細膩與精緻,是一幅罕有的早期奠定其藝術風格的典範佳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草間彌生開始以這類標誌性的題材和顛覆性的拼貼技法創作了一系列繪畫並以此著稱。

《南瓜》以新鮮刺激的視覺衝擊,透過極具風格化的紋案線條與對比強烈的色彩,喚起一種深層次的錯覺。黑黃與紅白的組合,都是草間彌生大量作品中慣常使用的標誌性色彩。草間獨特的波爾卡圓點以精心安排的大小不一的變化排列,凸顯南瓜表皮的棱線紋理,模糊了寫實與抽象的邊界。以十七世紀對日常水果、蔬菜和花卉的靜物寫生為靈感,草間進一步拓展了這一古老流派的界限,汲取了商業化的日本藝術中的「波普」美學。她以十分耗時費力的繪畫方法調和反差巨大的文化語境,展現出其沉迷乃至偏執的創作耐心與超越地域與場域的非凡能力。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草間彌生重返日本後,開始出現幻覺,並經歷了幾次恐慌症的發作。她隨後進入一家精神療養院接受治療,至今沒有離開。期間,草間在有限的工作空間內繼續其藝術創作,開始繪製小尺幅作品。這段時間裡,南瓜帶給了她無限慰藉。草間彌生幼年起便對金色的日本南瓜所獨有的「含蓄而質樸的美」所著迷,並時常與這些有機球根狀的果實進行生動的對話(草間彌生《無限之網:草間彌生自傳》,倫敦,二零零一年出版,第76 頁)。

八十年代初,草間彌生在公共藝術舞臺上再次崛起,她重拾了自信與野心。而這件創作於一1981 年的《南瓜》正是其對這段辛酸過往的指涉。孟璐將這一療愈過程描述為「一扇被神賦予且充滿波折的通往潛意識與生命的超自然領域的大門」(孟璐《永愛:草間彌生 1958-1968》,洛杉磯,1998 年出版,第81 頁)。草間彌生自己也曾提及,「藝術家通常不會直接展露自己的心理癥結,但我卻以我的心理問題與恐懼為創作對象。」(草間彌生,引用自《草間彌生》,倫敦,二零一二年出版,第10 頁)

拼貼在此幅作品中有着重要意義。固定在畫布的兩個邊緣之上,紅色布面鑲邊是在向草間年幼時在日本降落傘工廠從事紡織品工作和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在紐約手工縫製布面陽具包覆的裝置藝術部件的時期致敬。拼貼技術在二十世紀的圖像製作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像漢娜.霍奇和庫爾特.史威特這樣的藝術家就創造出大膽、直接且一目了然的新型作品。無獨有偶,草間透過在彩繪與印刷的圓點間構建一種令人瞠目的奇妙視覺震撼,讓人思考真實的意義。

幼年時期從對現實事物的模糊把握所激發出的創造力,後來成為草間彌生對自我身份無止境探索的核心主題。草間希望我們能看到她的幻覺世界:「我現在決心要創造一個其他人從未染指,也無人踏足過的[ 草間世界]」(草間彌生,引用自《草間彌生》,倫敦,二零一二年出版,第192 頁)。

更多來自 ONE: 現當代全球聯合夜拍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