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帶有音樂和活動人偶的珍稀時計專門為出口中國市場而製,瑰麗不凡,被譽為19世紀初日內瓦偉大機械與藝術所交織而成的傑作。如此優美動人的珍品,即使在製造200多年後仍魅力不減;若擁有這件世界級的傳奇珠寶鐘錶珍品,定能令收藏系列錦上添花。
本拍品屬於對裝雙耳壺的其中一枚。對裝的另一枚一直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前主席沈弼男爵,CBE(Lord Sandberg CBE, 1927-2017)珍藏。2001年,沈弼的世界頂級時計收藏系列在日內瓦一場重要的拍賣中出售;而與本拍品為一對的雙耳壺由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拍得,現與其他非同凡響的琺瑯、自動機械裝置及時計一同展出。值得注意的是,本拍品過往未為人知,並相信已被遺失。事實上,它一直由一個日本私人家族代代相傳。直至2001年,其擁有者得悉沈弼的雙耳壺正正與本珍品配成一對,才使之被重新發現。此家族在2002年出售目前的雙耳壺,當時以逾400萬瑞士法郎的價格成交,創下琺瑯時計的世界紀錄。
中國人送贈禮品,素來以成雙成對為傳統。根據Alfred Chapuis為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於2010年所撰的〈 Le Miroir de laSéduction〉頁28:「中國人喜歡對稱;所有贈予上級及君王的禮品,自當配成一對。」然而, 在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北京頤和園後,相信很多中國市場的對裝時計和禮盒已各自流落散失。
據考,本拍品來自19世紀初日內瓦最重要的複雜小型自動機械裝置與鐘錶製造商Piguet and Capt。要成就如斯巧奪天工的音樂活動人偶雙耳壺時計,自然需要超凡出眾的技藝。
最近有深入研究顯示,其迷人的琺瑯彩繪鄉村場景,有可能是出自Jean-François-Adam Hess(1740 ca.-1814)。
很多時候,19世紀初在日內瓦製造的時計和貴重物品上並未有簽名,有可能是由於海關限制,以及英國為抵制拿破崙統治地區的貿易而實施大陸封鎖,而日內瓦自1798年起已被併入法國。
儘管有時會在機芯或錶殼內發現簽名或商標,但琺瑯作品通常保持匿名。唯有與倖存下來的稀有簽名作品進行比較,我們今天才能將日內瓦琺瑯畫家的成就歸功於其所屬的工坊。兩個雙耳壺(本拍品及其在百達翡麗博物館中的對裝)上的琺瑯畫,過往被認為是Jean-Louis Richter(1766-1841)或Jean-Abraham Lissignol (1749-1819)的作品。然而,通過比較一枚在2005年由百達翡麗博物館購入的懷錶,其琺瑯場景上以琺瑯簽署「 Hess」,故現在相信雙耳壺上的琺瑯畫,有可能是出自這位名為「 Hess」的藝術家之手。
迄今為止,關於這位藝術家的資料鮮為人知。在19世紀上半葉活躍於日內瓦的琺瑯畫家,有數位的姓氏相同,令人難以進一步考證(最後兩位年齡太小,應當無法製作出這些琺瑯作品):
• Jean-François-Adam Hess (c.1740-1814);
• F.-Léonard Hess (1772-1875) ;
• François-Jacob (1773-1846) ;
• Moyse Ludwig Hess (1778-1851) ;
• Pierre-Marc Hess (1800-1841) ;
• Jules-Marc Hess (1802-1841)。
壺上的場景「L’Amour maternel」,相信是根據Elisabeth Vigée-Lebrun(1755-1842)的構圖後繪製,在同期的時計或其他物品上均多次出現這個場景。然而,這種理想化的圖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約書亞·雷諾茲(Joshua Reynolds)、Francis Wheatley、William Hamilton和William Redmore Bigg等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著名畫家的影響。他們擅於描畫18世紀後半葉的浪漫化英國鄉村生活。這些畫作被製成版畫出售,大受歡迎,並被日內瓦的琺瑯師作為藍本。
Piguet & Capt(1802至1810/11年)
兩位年輕製錶師Isaac Daniel Piguet(1775-1841)和Henri Capt(1773-1837)來自汝拉山谷的勒謝尼特(Le Chenit),在19世紀初前往日內瓦工作。 1802年3月7日,他們共同創立Piguet&Capt,專門生產名貴物品(鐘錶、鼻煙盒、糖果盒和珠寶等),並結合時計功能(二問)、活動人偶場景或音樂。他們是日內瓦首批使用金屬圓筒和調音振動鋼片機械的工匠。
這種機械結構由日內瓦鐘錶工匠Antoine Favre-Salomon(1734-1824)於1796年發明,並呈獻予Société des Arts(創於1776年)讓所有人使用。這種技術的原理,是通過金屬圓筒上的音針撥動不同長度的鋼片,令鋼片振動從而產生音樂。 金屬圓筒通常由齒輪和馬達驅動,或者直接由發條盒驅動。調整鋼片長度做成不同的音階;鋼片排列就像鍵盤一樣,故早期被稱為「musique à peigne」。在早期,這種機械常用於小型珍貴物品之中。直到後來,它才被獨立裝置在盒子中。這些盒子由木材或其他材料製成,通常帶有精美的裝飾。
Capt 和Piguet 的合作關係在1810年底或1811年初結束。往後數年,Capt繼續以個人身份工作,而Piguet則與Philippe-Samuel Meylan (1772-1845)合組新公司。
Henry-Daniel Capt、Isaac-Daniel Piguet 和Philippe-Samuel Meylan是日內瓦19世紀初,生產結合微型活動人偶和音樂物品的最主要製造商。儘管他們的大多數作品都未有簽名,但有時會在機芯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蓋上商標。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私人收藏,直至2002年4月13日於日內瓦安帝古倫Antiquorum拍賣會上以 4,018,500瑞士法郎售出(重要私人收藏,Lot 607)。
此對裝時計的另一件作品,在2001年3月31日至4月1日的日內瓦安帝古倫Antiquorum拍賣會上售出(Lot 47,沈弼腕錶珍藏)。現時在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中展出。
我們衷心感謝Eric Tortella為此時計的研究提供協助。
參考文獻:
Camerer Cuss, Terence, 《The Sandberg Watch Collection》,
Geneva, Antiquorum Editions, 1998, no. 309, pp. 402-403.
Friess, Peter, 《Patek Philippe Museum, The Emergence
of the Portable Watch》, Geneva, Patek Philippe Museum
Editions, 2015, vol. III, pp. 500-501.
有關為中國市場而製的鐘錶作品,可參閱Ian White, 《The Majesty of the Chinese Market Watch – The Life and Collection of Gustave Loup of Tientsin and Geneva, Watch Dealer and Collector ( 1876-1961) 》 , 2019.
本拍品屬於對裝雙耳壺的其中一枚。對裝的另一枚一直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前主席沈弼男爵,CBE(Lord Sandberg CBE, 1927-2017)珍藏。2001年,沈弼的世界頂級時計收藏系列在日內瓦一場重要的拍賣中出售;而與本拍品為一對的雙耳壺由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拍得,現與其他非同凡響的琺瑯、自動機械裝置及時計一同展出。值得注意的是,本拍品過往未為人知,並相信已被遺失。事實上,它一直由一個日本私人家族代代相傳。直至2001年,其擁有者得悉沈弼的雙耳壺正正與本珍品配成一對,才使之被重新發現。此家族在2002年出售目前的雙耳壺,當時以逾400萬瑞士法郎的價格成交,創下琺瑯時計的世界紀錄。
中國人送贈禮品,素來以成雙成對為傳統。根據Alfred Chapuis為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於2010年所撰的〈 Le Miroir de laSéduction〉頁28:「中國人喜歡對稱;所有贈予上級及君王的禮品,自當配成一對。」然而, 在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北京頤和園後,相信很多中國市場的對裝時計和禮盒已各自流落散失。
據考,本拍品來自19世紀初日內瓦最重要的複雜小型自動機械裝置與鐘錶製造商Piguet and Capt。要成就如斯巧奪天工的音樂活動人偶雙耳壺時計,自然需要超凡出眾的技藝。
最近有深入研究顯示,其迷人的琺瑯彩繪鄉村場景,有可能是出自Jean-François-Adam Hess(1740 ca.-1814)。
很多時候,19世紀初在日內瓦製造的時計和貴重物品上並未有簽名,有可能是由於海關限制,以及英國為抵制拿破崙統治地區的貿易而實施大陸封鎖,而日內瓦自1798年起已被併入法國。
儘管有時會在機芯或錶殼內發現簽名或商標,但琺瑯作品通常保持匿名。唯有與倖存下來的稀有簽名作品進行比較,我們今天才能將日內瓦琺瑯畫家的成就歸功於其所屬的工坊。兩個雙耳壺(本拍品及其在百達翡麗博物館中的對裝)上的琺瑯畫,過往被認為是Jean-Louis Richter(1766-1841)或Jean-Abraham Lissignol (1749-1819)的作品。然而,通過比較一枚在2005年由百達翡麗博物館購入的懷錶,其琺瑯場景上以琺瑯簽署「 Hess」,故現在相信雙耳壺上的琺瑯畫,有可能是出自這位名為「 Hess」的藝術家之手。
迄今為止,關於這位藝術家的資料鮮為人知。在19世紀上半葉活躍於日內瓦的琺瑯畫家,有數位的姓氏相同,令人難以進一步考證(最後兩位年齡太小,應當無法製作出這些琺瑯作品):
• Jean-François-Adam Hess (c.1740-1814);
• F.-Léonard Hess (1772-1875) ;
• François-Jacob (1773-1846) ;
• Moyse Ludwig Hess (1778-1851) ;
• Pierre-Marc Hess (1800-1841) ;
• Jules-Marc Hess (1802-1841)。
壺上的場景「L’Amour maternel」,相信是根據Elisabeth Vigée-Lebrun(1755-1842)的構圖後繪製,在同期的時計或其他物品上均多次出現這個場景。然而,這種理想化的圖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約書亞·雷諾茲(Joshua Reynolds)、Francis Wheatley、William Hamilton和William Redmore Bigg等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著名畫家的影響。他們擅於描畫18世紀後半葉的浪漫化英國鄉村生活。這些畫作被製成版畫出售,大受歡迎,並被日內瓦的琺瑯師作為藍本。
Piguet & Capt(1802至1810/11年)
兩位年輕製錶師Isaac Daniel Piguet(1775-1841)和Henri Capt(1773-1837)來自汝拉山谷的勒謝尼特(Le Chenit),在19世紀初前往日內瓦工作。 1802年3月7日,他們共同創立Piguet&Capt,專門生產名貴物品(鐘錶、鼻煙盒、糖果盒和珠寶等),並結合時計功能(二問)、活動人偶場景或音樂。他們是日內瓦首批使用金屬圓筒和調音振動鋼片機械的工匠。
這種機械結構由日內瓦鐘錶工匠Antoine Favre-Salomon(1734-1824)於1796年發明,並呈獻予Société des Arts(創於1776年)讓所有人使用。這種技術的原理,是通過金屬圓筒上的音針撥動不同長度的鋼片,令鋼片振動從而產生音樂。 金屬圓筒通常由齒輪和馬達驅動,或者直接由發條盒驅動。調整鋼片長度做成不同的音階;鋼片排列就像鍵盤一樣,故早期被稱為「musique à peigne」。在早期,這種機械常用於小型珍貴物品之中。直到後來,它才被獨立裝置在盒子中。這些盒子由木材或其他材料製成,通常帶有精美的裝飾。
Capt 和Piguet 的合作關係在1810年底或1811年初結束。往後數年,Capt繼續以個人身份工作,而Piguet則與Philippe-Samuel Meylan (1772-1845)合組新公司。
Henry-Daniel Capt、Isaac-Daniel Piguet 和Philippe-Samuel Meylan是日內瓦19世紀初,生產結合微型活動人偶和音樂物品的最主要製造商。儘管他們的大多數作品都未有簽名,但有時會在機芯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蓋上商標。
來源:
日本私人收藏
私人收藏,直至2002年4月13日於日內瓦安帝古倫Antiquorum拍賣會上以 4,018,500瑞士法郎售出(重要私人收藏,Lot 607)。
此對裝時計的另一件作品,在2001年3月31日至4月1日的日內瓦安帝古倫Antiquorum拍賣會上售出(Lot 47,沈弼腕錶珍藏)。現時在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中展出。
我們衷心感謝Eric Tortella為此時計的研究提供協助。
參考文獻:
Camerer Cuss, Terence, 《The Sandberg Watch Collection》,
Geneva, Antiquorum Editions, 1998, no. 309, pp. 402-403.
Friess, Peter, 《Patek Philippe Museum, The Emergence
of the Portable Watch》, Geneva, Patek Philippe Museum
Editions, 2015, vol. III, pp. 500-501.
有關為中國市場而製的鐘錶作品,可參閱Ian White, 《The Majesty of the Chinese Market Watch – The Life and Collection of Gustave Loup of Tientsin and Geneva, Watch Dealer and Collector ( 1876-1961) 》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