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趙無極
趙無極 (1921-2013)

油彩 畫布
55 x 46 cm. (21 5/8 x 18 1/8 in.)
1955年作
款識:⽆極ZAO 55 (右下);ZAO WOU-Ki Fleurs 1955 (畫背框架)
來源
巴黎 ⽪耶勒布畫廊
瑞⼠ 私⼈收藏
紐約 赫爾維畫廊
私⼈收藏
1999年10⽉21⽇ 倫敦 蘇富⽐ 編號71
亞洲 私⼈收藏
2021年12月1日 香港 佳士得 編號11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1994年《趙無極》P. Daix 編輯 巴黎 Ides et Calendes 出版 (圖版,第85⾴)
2019年《趙無極油畫全集 第⼀冊 1935-1958》 F. Marquet-Zao 與 Y. Hendgen 編輯 巴黎 Flammarion 出版 (圖版,第P-0422圖,第198及312⾴)
展覽
2013年5月18日-6月16日「趙無極紀念展」台北 耿畫廊
更多詳情
此作品附趙無極基⾦會於2016年9⽉5⽇所開⽴之保證書
此作品已登記在趙無極基⾦會之⽂獻庫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Senior Vice President, Deputy Head of Department

拍品專文

溫柔優雅的,花瓣隨著觀者的視角時而飄忽時而凝結於空氣中。揉合東方墨彩的輕盈飄渺及西方油彩的澀重厚實,趙無極的《花》捕捉了生物的動態及靜態美,把玩無形的氣韻以創造有形的花朵。

1951年,在瑞士保羅·克利展覽的一場邂逅開啟了趙無極創作生涯的另一扇門,使他確立前往抽象藝術風格之路。趙無極曾言:「我的畫變得含糊難辨。靜物與花朵已不再。畫面出現的是一連串難以解讀的想像書寫。」(趙無極,引自《無極意象:趙無極回顧展,展覽圖錄,香港藝術館,1996年,第207頁)透過藝術傳達事物的概念而非形體,是抽象藝術家著迷並渴望追求的境界。他們各個尋覓能產生共感的意象,將其簡化而以其標誌性的符號語言呈現,如同趙無及所選擇的甲骨文。

甲骨文作為中國最早成體系的成熟文字,乘載了中國歷史千年氣韻流傳至今,成為趙無極走向抽象境界的精神寄託,亦為藝術家五十年代作品的標誌性符號。跨越時空、凝聚歷史文化,趙無極吸取甲骨文精隨,融古、解構、創新,藉文字線條轉化為物件形象再逐漸簡化為符號,將其排列組合而不賦予任何意字義上的解釋,意圖傳遞中國文化累積千年的氣韻,而觀者無需刻意探索、支解符號及意義之間的關係。亞倫·裘佛洛伊在1955 年——《花》完成的同年,於《藝術》中寫道:「趙無極的作品清晰地反映了中國人的宇宙觀;遙遠和朦朧反映出冥想的精神狀態,而非冥想的對象,這已成為一種現代且全球性的看法,諸如保羅·克利、馬克·托比及亨利·米修也都抱持了這種看法。」(引自《無極意象:趙無極回顧展,展覽圖錄,香港藝術館,1996年,第207頁)

縷縷光暈由四方灑下,替藍紫色大地鋪上一層銀色面紗。一片片花瓣在柔美微光的映照下各個破繭重生、躍於紙上,或旋轉、飛舞,或顫動、凝滯,輕盈飄渺地隨風舞動。浪漫靈動的畫面彷彿是一場之於生命旋律的探戈,如幻似真。此時期的趙無極在歐洲結識跨足音樂、舞蹈、藝術、文學等各方好友,生活多采多姿,他吸取各領域精華,將節奏、韻律融合於視覺效果當中,並以其擅長的幾何轉化帶出深刻的人生哲學,繪製成一幅幅耐人尋味的五十年代經典畫作。如同此幅《花》,文字符號猶如音符般在畫面中悠游亦如同舞者般婀娜多姿、美妙絕倫,作品層次豐富優美、浪漫動人。趙無極友人勒內‧德‧索利埃曾言:「在這種無主題點面和空洞炫耀的抒情表現的時代,趙無極的繪畫強烈地充斥著含義和符號的力度,極其豐富…」(引自《趙無極》,台北 2005年 ,第154頁) 趙無極作為享譽國際的抽象大師以及早期以其西方藝術成就被列入西洋藝術史中的華裔藝術家,他以獨樹一幟的筆觸創造廣大磅礡的氣勢,以抒情、抽象的手法交織微妙誘人的意境。趙無極的詩意耐人尋味,沉默並緩慢的滲透我們的內心。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